江苏省扬州中学 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悚然(sǒng) 窈陷(yǎo) 涎皮(xián) 严惩不贷(chěng)
B.脑髓(suǐ) 蹿进(cuān) 畏葸(xǐ) 泾渭分明(jīng)
C.驯熟(xùn) 荸荠(bíqí) 容膝(qī) 谄媚奉迎(chǎn)
D.模样(mú) 监生(jiān) 孱头(càn) 针砭时弊(biān)
2.下列词语中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僵绳 诡秘 紧诮商品 陪礼道歉
B.噩梦 伶利 九宵云外 残羹冷炙
C.想象 国粹 最后通碟 耀舞扬威
D.寒喧 驻立 涸澈之鲋 哀声叹气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尘芥(小草) 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少不更事(改变) 俨然的陪着(十分庄重的样子)
B.吮(吸,嘬) 窈陷(深远)
歆享(神灵享受祭品) 礼尚往来(崇尚,重视)
C.泅水(游水) 横样子(与竖相对)
讪讪(难为情的样子) 冠冕(古代帝王的帽子)
D.打点(收拾,准备) 喁喁(形容低声细语)
牛山濯濯(茂盛的样子) 惴惴不安(忧惧不安的样子 )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揭竿而起(举) 流血漂橹(船桨)
抗于九国之师(高,强) 赢粮而景从(担负)
B.按剑而跽(席地而坐) 何兴之暴(凶恶,残暴)
悟言一室之内(坦诚交谈) 所之既倦(往,到达)
C.造门不前而返(到、至) 田父绐曰(欺骗)
不爱珍器重宝(吝惜) 逡巡(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D.问征夫以前路(出征的人) 自矜功伐(夸耀)
尽哀而还(完全)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纵使,即使)
5.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C.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D.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6.下列说法表述正确的是( )
A.《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著名的剧作家,他和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其短篇小说《变色龙》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人物奥楚蔑洛夫与别里科夫已经分别成为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和畏首畏尾、保守僵化的代名词。
B.《拿来主义》选自鲁迅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全文运用一系列论证方法,形象地论说了怎样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写法上破立结合,先立后破,破中有立,把“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拿来主义”对照着写。
C.《兰亭集序》选自《王羲之传》,作者王羲之,东汉著名书法家,世称“王右军”,有“书圣”之称,后人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D.《世说新语》,编纂者是南朝宋的刘义庆,内容主要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也可以说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综观全书,可以看到魏晋时期几代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
7.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四望皎然,因起彷徨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窃为大王不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