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新化四中2004年下期期中考试奥赛班语文试题
分值:150分  时间:120分钟 制卷:刘琦
一选择题(18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独处chǔ  煤屑xiè   袅娜nuó   幽僻pì    踟zhí蹰
  B.花蕊ruǐ  纤xiān维  斑驳 bó   山脊jǐ   罗绮qǐ
  C.参差cī   倾圮qǐ   脉脉mò   证券quàn   亘gèng古
  D.祈qí求   跫qióng音   雾霭ǎi    炫xùn耀   隐秘mì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如愿以尝   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   残羹冷炙
B 娇美容光   义愤填膺   无计于事   怵目惊心
C 初见端倪   宽仁厚泽   坚韧不拔   心急如焚
D 永保生机   波斓壮阔   竭诚奉献   倍受压榨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马克思以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_______着的一个简单的事实。
②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眼前________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
③采莲是江南的旧俗,_______________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 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A、  掩饰  闪现   大概     B、掩盖  幻现  似乎
  C、掩盖  闪现    大概     D、掩饰 幻现   似乎
4、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啊,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B、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C、所谓“诗”并无深文奥义,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见出某一点特别新鲜有趣而把它描绘出来。这句话中“见”字最吃紧。
D、记得我第一次读外国诗,所读的是《古舟子咏》,简直不明白那位老船夫因射杀海鸟而受天谴的故事有什么好处?
5、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星海音乐厅门前一早就门庭若市,不少市民携老带幼,翘首等待即将到来的花船。
  B、《赞美》诗中的“农夫”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的象征,他忍辱负重,他坚定不屈,给人民以安慰和希望。
  C、国家主席胡锦涛进农户、下车间,察民情、访民意,同干部群众回顾峥嵘岁月,重温火红历史,共商发展大计。
  D、站在新世纪的门口,眼中是太多的浮华和喧嚣,人们往往乐于浅尝辄止地游历四方,匆忙间,却忽视了文化的绚烂和土地的厚重。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致橡树》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于阳刚的橡树倾诉自己内心的幻想。
  B、《再别康桥》的作者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著名诗人徐志摩写的。
  C、《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表达了诗人对尘世幸福生活的向往。
  D、《采桑子·重阳》“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一句揭露出诗人对解放了的红色土地的无限赞美。
二、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2分)
①这时候,善就是:爱护并促进生命,把具有发展能力的生命提升到最有价值的地位。恶就是:伤害并破坏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这是道德上绝对需要考虑的原则。由于尊重生命的伦理,我们将和全世界产生精神上的关连。平时我都尽力保持清新的思考和感觉,而怀着善的信念,时时依据事实和我的经验去从事真理的研究。
②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虽然如此,我仍然确信真理、友好、仁爱、和气与善良是超越一切暴行的力量。只要有人始终充分地思考,并实践仁爱和真理,世界将属于他。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自然的限制,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可是良善所发挥的作用却是单纯而持续不断的。它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它能消除猜疑和误解。因此良善将建立无可动摇的基础,而追求良善是最有效的努力。一个人在世间所作的善行,会影响他人的心理和思想。我们最愚昧的错误就是不肯认真去冒险为善。我们常常不使用能帮助我们千百倍力量的杠杆,却想移动重物。耶稣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至理名言: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
③尊重生命的信念要求我们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防治大众疫病的奋斗是永远需要的。我们对旧日殖民地的民众所给予的善良帮助,并不是什么慈善事业而是赎罪,因为从我们最初发现航线到达他们的海岸以来,我们已经在他们身上犯下了许多罪恶。所以白人和有色人种必须以伦理的精神相处,始能达到真正的和解。为了实践这种精神,我们应该推行富有将来性的政策。凡受人帮助,从艰难或重病中得救的人,必须互助,并帮助正在受难的人们。这是受难的人之间的同胞爱。我们对所有的民族都有义务以人道行为及医疗服务来帮助他们。从事这些工作时应带着感谢和奉献的心情。我相信必定有不少人挺身出来,怀着牺牲的精神替这些受难的人服务。
7.第②段中作者呼吁“善行”的现实针对性是 (  )
A.今日,隐藏在欺瞒之后的暴行,正威胁着全世界,造成空前烦闷的气氛。
B.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限制,早晚会产生和它同等或者超越它的对抗性暴力。
C.良善不会产生使它自己停顿的危机,却能解除现有的危机,能消除猜疑和误解。
D.一个人在世间所作的善行,会影响他人的心理和思想,所以人要认真去冒险行善。
8.文中引用“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这句话,对其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告诉大家柔和、谦卑和温驯的人是有福的人,他们一定能得到上帝所应许的土地。
B.引用这句话是为了证明只要有人始终充分地思考,并实践仁爱和真理,世界将属于他。
C.是为了说明良善所发挥的作用是单纯而持续不断的,能消除猜疑和误解,解除现有 的危机。
D.是要告诉旧日殖民地的民众,殖民者将来一定会怀着感谢和奉献的心情给予他们善良和帮助。
9.对第③段中“富有将来性的政策”这一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 (  )
A.尊重生命的信念要求我们去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
B.防治大众疫病的奋斗是永远需要的。
C.白人和有色人种必须以伦理的精神相处,始能达到真正的和解。
D.凡受人帮助,从艰难或重病中得救的人,必须互助,必须怀着牺牲精神替其他受难 的人服务。
10.根据原文的阐述,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他的敬畏生命的伦理,并阐释了它的具体含义。
B.在并不令人满意的世界现状中,作者呼吁真理、友好等道德原则是对所有人的一种 期望。
C.本文主旨是提倡和平、反对战争,作者对以暴易暴的反对和对良善的呼吁明确体现 了这一点。
D.作者结合人类生存的现状,指出了如何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贯彻尊重生命的伦理。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题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
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故终同光之世,契丹不深入为寇,延徽之力也。(《资治通鉴·后梁记》)
[注]圉:养马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颇知属文    属文——写文章B.思母,欲告归     告归——告假回家
C.累迁至中书令     累迁——多次升迁D.延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