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7250字。
说明文知识要点及相关练习
1、明确说明对象
首先要弄清楚它的说明对象是什么,究竟在介绍某种具体事物还是在解说某种抽象的事理。
①在确定说明对象时,分清说明文的类型后,就比较容易把握说明对象,如说明实体的说明文,有的题目就是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苏州园林》等,所以,一般的事物说明文的对象可以从标题上找。但事理说明文的对象不能仅看标题。
②有些说明文,特别是事理说明文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概内容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另外还要注意不要把说明文中的局部的说明对象误认为是全文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
考察方式:
①指出说明对象是什么。②概括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③找出中心句。
注意事项:
首先要注意区别问题的范围是全文还是段落,然后针对不同的范围作出相应的解答。
另外“说明的主要内容”不同与“说明对象”,事物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等于说明对象加上其特征,事理说明文的主要内容则需要从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有时段落的中心句就是本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答题方式:
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
事理说明文:现象的起因、性质、解决措施等方面加以概括(中心句)
2、抓住事物的特征(本质特征)
事物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说明文,被说明对象的特征总是说明的核心,只有把握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更好的了解被说明的事理、事物。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结构、形态(大小、长短等)、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狭、正反)等等。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重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事物有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总特点,从五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门窗雕镂琢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3、理清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
①时间顺序:即以时间的先后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介绍人物的生平、记录科学家研究历程、说明事情的发生及发展或讲解制作步骤等。
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的形式,以前后左右、上下高低、东西南北或从整体到局部等为顺序,一般用来说明事物的构造或形态。
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概括等。事理说明文一般以逻辑顺序为主要的说明顺序。
4、说明的结构
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
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结构形式:
总体结构:
①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②阐释说明对象(主体部分)③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基本模式:
①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②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③纵横交错式。
就主体部分来说,由于段落之间的关系不同,形成了常见的几种常见的形式:
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说明文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 。
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5、掌握说明方法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