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5道题,约8150个字。
2008年赤峰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样题
语文(一)
(命题: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教研室丁学东)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语文积累与应用(25分)
1、古诗文名句填空。(10分)
(1)诗词绘景。白居易的“几处早莺争暖树,”是优美的江南之景,王维的“,长河落日圆”是壮美的边塞之景。
(2)诗词传情。辛弃疾的“,梦回吹角连营”抒写爱国词人梦回沙场的报国情怀,李清照的“帘卷西风,”抒写多情女子独自销魂的闺中清愁。
(3)诗词寓理。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朱熹的“,为有源头活水来”则告诉我们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写作就能灵活自如。
⑷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假如你置身于这样几种场合,你将会想起哪些古诗文名句。
①在欢迎远方来客的仪式上:,。
②在参加初三同学告别会时:,。
2、默写《岳阳楼记》中“嗟夫!……吾谁与归?”一段(4分)
3、根据划线的句子进行仿写,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4分)
走近名著人物,能让我们获取精神力量,懂得人生道理。从《三国演义》主人公诸葛亮的身上,我能学到智慧和忠诚;,
;,。
4、综合性学习。(7分)
“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的梦想。校报编辑部的小华准备出一期关于月的专版。在刊出之前,他对本校的100名同学进行了关于“‘嫦娥一号’知多少”的问卷调查,下面是统计结果:
关于“嫦娥一号” 了解较多 听说过,但了解不多 没听说过
人数 29 60 11
①从上面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3分)
②请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一条建议。(2分)
③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探月”的过程,小华从网上摘录了一些相关资料,其中有这样的一条消息:
根据有关规划,我国将在2020年前,分三步完成对月球的无人探测。第一步是对月球进行环绕遥感探测;第二步是软着陆探测器落在月球表面上,并实地考察月球;第三步是探测器不但要降落在月球表面,而且要从月球采集样品送回地球供人们研究。这三个步骤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绕”“落”“回”三部曲。
一期工程“绕月探测”于2004年通过国家立项。此次发射“嫦娥一号”执行的就是此项任务。我国探月二期工程将发射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利用月球车或机器人在月球上登陆,并在月球表面进行自动巡视考察。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可以自动返回地球的返回器,它将在月面收集月壤和岩石,带回地球后供科学家开展深入的科学研究。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条消息的内容(20字以内)。(2分)
二、文章阅读与理解(6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13题。(20分)
心灯如月
谢新源
晚饭后散布回来,我、儿子和妻一如既往地达成默qì:我写作、儿看书、妻弹琴。我们各自关严了门,沉浸在各自所钟情的天地里去。电就是在这时停的,房间里顿时漆黑如罩,琴声戛然而止。也不过片刻,妻摸索出了那只陈旧的蜡烛,“嚓”的一声响,客厅里先亮起一束毛笔尖似的烛光。
蜡烛燃烧得静极,火苗儿纹丝不动,柔柔的光款款地投向四壁,屋里多起隐隐约约的黑影。妻和独生子不习惯这样的暗淡,轻掩房门到院中纳凉去了。我无奈地搁下笔,借此点了支烟,静坐桌前,目光落在了烛焰上。屋里是少有的静,烛光下青翠文竹和墙上的字画条幅被罩上了一层朦胧;烛光的芳香淡淡mí漫。烛,营造出满屋的馨香和温情。
我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静如处子的烛焰。凝望它,它就幻化成了一盏油灯,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