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小题,约7490字。
莱 芜 市 2008 中 等 学 校 招 生 考 试
语 文 样 题(五)
王秋水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1——2题。
狡(xiá) 者鄙读书,无知者(xiàn) 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
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拮难作者,不
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 A ,
数学使人 B ,科学使人 C ,伦理学使人 D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辨;凡有所
学,皆成性格。(培根《谈读书》)
1.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语段中书写有误的两个字,并将其依次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横线
上。(2分)
xiá xiàn 应改为 应改为
2.请从下列选项中给文中A、B、C、D处选填合适的词语。(只选序号)(2分)
选项: ①周密 ②庄重 ③灵秀 ④深刻
A. B. C. D.
3.下面的句子是个病句,并且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指出错误原因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拍摄“锦绣河山”的电视节目由凤城电视台和方正集团联合录制,目前双方的各项准
备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句子修改:
标点符号修改: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
B.《聊斋志异》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
C.《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故乡》选自《呐喊》,两篇文章中的“我”都
是指鲁迅。
D.《名人传》《约翰•克里斯朵夫》都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作品。
5.2007年5月18日市实验中学结合首届中华母亲节文化月活动,开展了“献给母亲的歌”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抒发对母亲的爱恋。(3分)
①假如从下面的候选人中推举一人作为母亲节的形象代言人,你选谁?写出理由。(2分)
候选人: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冰心
②在这次活动中,林梅同学深情地赞美了自己的母亲。请你参照划线的文字,展开联
想和想像,仿写一个句子,同唱一首献给母亲的歌。(1分)
母亲得知我生病,急匆匆赶到我的病床前。我微微睁开双眼,发现母亲正慈祥地看
着我,那是一种怎样的眼神啊!那是晨曦对娇花的沐浴,那时春风对碧水的轻抚,那是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3分)
菊 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①“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1分)
②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7.填空。(6分)
唐代诗人李商隐、杜牧被称为“小李杜”。杜牧善用绝句,讽咏史事,寄托心志,《泊秦淮》中,他借用典故讽刺统治者昏庸腐败的诗句是“ , ”;在《赤壁》中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 ”。李商隐的诗则想像大胆,意境奇美,《夜雨寄北》中“ , ”两句,突出时空局限,憧憬着与亲友秉烛欢谈的场景;《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 ”一句,以象征手法歌颂了至死不渝的爱情,读来凄美动人。
二、阅读(共5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8—24题。
(一)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
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