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20字。
《想念地坛》教案
太仓高级中学 陆雅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勾画重点词句,分析理解本文当中“安静”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结合文本和作家的生命历程,解读“写作的零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
理解“安静”和“零度”的内涵
教学难点:
结合文本和作家的生命历程,解读“写作的零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健康青年变成了终身与轮椅为伴的残疾人,史铁生因为过早地结束用腿行走的人生,才开始了一个青年作家用心写作的历史。在他的一生中,地坛给了他太多的生命启示。上学期我和同学们学习过史铁生的一篇文章《我与地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想念地坛》,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我与地坛》的姊妹篇。
二.复习《我与地坛》,回顾史铁生的生命历程。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失去了双腿 (心中荒旷,不知所措)
寻找一个安静的去处——地坛 (疗治心灵的创伤)
地坛荒芜但并不衰败
感悟生命:生与死
怎样活?——以写作的方式
地坛四周荒芜的环境和史铁生茫然的内心产生了共鸣,地坛的历史沧桑感和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识感染了史铁生,所以史铁生认为生是一个事实,接下来应该活下去。“怎样活?”史铁生选择了写作。地坛拯救了史铁生,因此他对地坛充满了一种感恩意识,在他的笔下也经常提到地坛。今天我们将和他一起想念地坛。
三.预习抽查
因为文章比较长,所以课下也布置了预习,现在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效果。
日积月累:
喧嚣 栖居 盘桓 间断 滂沱 愤懑 刹那 亘古不变 葳蕤 挟持
阿谀 供奉
四.整体感知
想念地坛,想念地坛的安静。安静的环境能让人思考,在这里,史铁生思考了两个问题,一是“生命之悟”,也就是“生与死”的问题,这在《我与地坛》中已经学过,另一个是“生命之路”,即生活方式,那就是写作。在文章中,作者引入了一个概念——写作的零度,远离功利,回归内心的一种写作,这也是作者一直坚守的。安静的地坛给了史铁生太多的生命启示,但再回首,发现地坛的安静不再,不过史铁生的心中的地坛永远宁静。(此处可结合板书进行)
五.文本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