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780字。有知识点的总结,也有方法与 规律的总结,方便实用,是不错的阅读专题复习资料  
文学作品的阅读
  考点要求与复习目标
  1、分析关键性词句。
  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4、初步领悟作品内涵,……
  5、联系文化背景进行思想情感方面的评价。
  6、据文本进行推断和联想。
  7、品味作品的语言。
  8、了解常用的表现方法(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一、考点解读与透视及策略
  ㈠分析文中关键性词句(常规考点)
  解读:"关键性词句",是就它们在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言。
  "文中"就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它既包括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也指某一词句的上下文,即通常所说的"语境"。
  "文中关键性词句"主要包括:①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的词句;②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句;③某些具有比喻、借代等意义的特殊问句;④在特定语境中意义发生变化的词句。
  策略:
  1、联系上下文分析词句的含义及作用。
  例如,汪曾祺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这段话中两次写到"没大没小",第1处的意思是"不分辈分,无教养";第2处则含"平等民主"的意思。这是山西省2000年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道题。考查的就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的含义。
  2、联系文章的思想主题等因素分析。
  例如,《白杨礼赞》中有这样一句话:"难道你就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地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这里的"傲然"就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白杨礼赞》是借歌颂白杨树歌颂北方的抗日军民,歌颂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里的"傲然"正是这种精神的形象体现,因此,若是仅仅回答"傲然"表现了"哨兵"挺立的姿态是远远不够的,要能够指出"傲然"一词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北方的抗日军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才算是正确理解了这个词语以及这句话在这里的表达作用。
  3.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句在文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如:"排"字本是一个很普通的动问,意为"依次摆好",但用在《孔乙己》中,却有了它特殊的含义。"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菌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我们知道,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读书人,既不能中举,又不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终目混迹于底层贫民中间,且还要忍受他们的嘲笑,那种读书人的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当他有了一点钱,虽然只是区区九文大钱,他也要充分炫耀一番,这个"排"字,便充分表现了他这种急于炫耀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让人深深感到这个孔乙己的可笑、可怜。可叹!由此叮见,当我们联系人物形象分析这一个"排"字,便看到了其中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因此,当我们阅读一段刻画人物形象的文字,一定要注意那些看似普通的词语里所隐含的有关人物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