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90字。
  《归去来兮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精神, 
  2、品读作品:情感真切、语言质朴 
  3、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德育目标:学习陶渊明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学习作者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这个人是——陶渊明。(出示幻灯片1、   陶渊明像) 
  在儒家“兼济天下”思想的大背景下,他却沉迷于采菊栽柳、登高舒啸、临流赋诗。并且,为着一句“吾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他毅然抖落身上沉重的官袍,抛却名利,归隐山林。 
   《归去来兮辞》就是陶渊明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那篇洗尽铅华的千古妙文——《归去来兮辞》。(交代学习目标 ) 
  二、解题 
  (1)、学生阅读注解①对题目的介绍(出示幻灯片2) 
  (2)、“辞”这种文体是屈原根据楚地民歌整理创造出来的,所以又叫“楚辞”,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 句式  都较诗自由,又比散文整齐。 
 “兮”是楚地方言中的一个叹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际意义。但“归去来”这三个字,学术界还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归去来”是“归去,归来”的并列形式,相对官场而言,作者是“归去”,相对田园而言,他是“归来”;还有一种认为,“去来”实际上是偏义复词,意思重在“去”。 课文就是选择这个意义(归去来兮——回去吧)。 
  在朗读中体现“辞”、“兮”的特点 
  三、整体感知文本  
  (一)、一读课文。凭借注释,读准字音,了解词义,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齐读(实词积累,阅读课下解释)(预习时处理) 
  虚词(互东):载欣载奔:(载歌载舞)载:且,语助词(一边…..一边……)      三径就荒:就:将要,副词。           
 已矣乎:算了吧,语助词。    (翻译)聊乘化以归尽:  聊:暂且,副词。 
  2、朗读指导(此步骤一起划分节奏、介绍韵脚)(听老师读,自己体会节奏句式特点灵活自由自己体会) 
  本文是“辞”,朗读时,应注意语调、语气。文中有不少感叹句、疑问句,(感叹句读“↘”调,疑问句读“↗”调)。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四字句以2-2顿读,六字句以1-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