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详细最全面的解析,包括试题及素材,约13150字。
6 往事依依
于漪
童年趣事(郭沫若)
郭沫若小时候,和一群同学到学校后面的寺庙里偷桃子,庙里和尚找到学校,老师很生气,拿着戒尺训斥,还在黑板上写下:
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
老师巡视学生,接着缓缓地说:“上面写的是上联,谁能对出下联,可以免罚。” 过了一会儿, 郭沫若红着脸站出来问:“老师,如果对得好呢?”老师眯了一下眼睛说:“对得好,一个也不罚。”于是,郭沫若走上讲台端端正正写出下联:
他年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老师一看,惊喜不已,说:“郭鼎堂,(郭沫若的原名)对得好!处罚全免。不过,今后不准重犯!”
读了上文,许多同学一定觉得郭沫若小时候学习一定非常出色。其实,那时他的成绩并不理想,语文课也不及格(成绩单迄今还贴在他故居的墙上)。但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了一代文学大师。
感悟课标新理念
语言知识积累
【音形积累】
1. 重难点字
绚丽(xuàn) 铭刻(míng) 雕镂(dāo) 搜索枯肠(kū) 百看不厌(yàn)
骚人(sāo) 谆谆(zhūn) 逃窜(cuàn) 心旷神怡(yí) 风雨如晦(hùi)
2. 多音字
(pō)湖泊 (mó)模糊 (chóng)重新
泊 模 重
(bó)停泊 (mú)模样 (zhòng)重量
(fó)佛教 (xiáng)投降
佛 降
(fú)仿佛 (jiàng)下降
3. 形近字
慨(kǎi)干燥 雅(yǎ)文雅 缭(liáo)缭乱
概(gài)概括 鸦(yā)鸦片 潦(liáo)潦草
镌(juān)镌刻 竟(jìng)竟然 采(cǎi)采购
携(xié)携带 竞(jìng)竞争 彩(cǎi)喝彩
【词语积累】
1.词语释义
(1)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
(2)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
(3)绚丽:灿烂美丽。
(4)眼花缭乱: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5)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心情开阔。
(6)滚瓜烂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2.词语辨析
[雕镂、镌刻]
例一: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深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例二: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这两个词意思都是“雕刻”,但二者表现的侧重点不同,“雕镂”侧重于表现雕刻的精细,“镌刻”则侧重于刻的印迹深。
[凝视、凝注]
例一: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例二: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相同点是都含有“聚精会神”的意思,但它们表现的对象不同,“凝视”侧重于表现“看”,而“凝注”则侧重于表现神态。
[沉醉、沉浸]
例一: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例二: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二者都有“神游其中”的意思,但它们的用法不同,“沉醉”多用于比喻,而沉浸多指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 (注:六个例子均选自本文)
4. 俗语积累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同“现”,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2)功到自然成——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古谚语。比喻为人诚挚,自会有强烈的感召力。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趣味知识】
观察课文中出现的这些词语,理解一下什么是重叠词,它们分别有哪几种方式。
往事依依、历历在目、茫茫荡荡、津津有味、谆谆教导、一排排、山山水水、浓浓郁郁
1. ABCC式:往事依依
2. AABC式:历历在目、津津有味、谆谆教导
3. AABB式:茫茫荡荡、山山水水、浓浓郁郁
4. ABB式:一排排
教材文题感悟
【品思题目】
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一条纽带,“依依”是萦绕胸怀,十分留恋的意思。作者满怀深情地回忆的几件往事,都是紧紧围绕这一线索进行叙事的。因此,这一题目起到了总领全篇、点明主旨的作用,能够让读者一目了然。
【走近作者】
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青春年少的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