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440字。成都七中高2008级高考适应性试题 
  语  文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9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答第II卷时,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第II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 I 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汶川wèn     沉疴kē        卷帙zhì       宵衣旰食gàn
  B.呷茶jiá     渐染jiān      轻佻tiāo     户枢不蠹dù
  C.罹难 lí      滂沱pāng      参与yǔ       热泪盈眶kuàng
  D.脐带qí      咋舌zhà       博弈yì        噤若寒蝉jì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春辉         炭疽           主旋律         赈灾艺演   
  B.入闱         鸿儒           水蒸气         一幅油画
  C.吊唁         跋扈           座谈会         风生鹤唳
  D.板画         贻害           白内障         辰巳午未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在这次“5.12”大地震后,不少人捐钱捐物,支援全省的抗震救灾工作,而他却细大不捐,极为吝啬,受到了所有人的鄙视。
  B.由于地震、泥石流和山洪,成都通往汶川的公路全部中断,参与救灾的解放军指战员不畏艰险,独辟蹊径,绕过公路,徒步进入汶川境内。
  C.尽管我们不在抗震救灾的前线,但听到广播和电视里前线记者的介绍,我们感同身受,深深体会到参与抗震救灾的解放军战士那种忘我精神。
  D.屈原涅而不缁,始终保持自己的清白,始终不向黑暗势力妥协投降,以自己对理想的坚守和执着,赢得了无数知识分子的景仰。
  4.下列语句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项是 (     )
  A.驾车经过此地时,他发现一边放着一个写满红字的牌子,看上去字迹不很清楚,到底该走哪条路,他依旧茫然。
  B.老校长那清晰的思路、开朗的性格、乐观的情绪以及坚定的信心,深深地感染了我们在场的每一个校友。
  C.公司的技术工程师详细地汇报了他们如何引进先进技术,积极改进本厂设备,发动职工努力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D.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难道还有人能否认地球是绕着太阳旋转这一客观规律吗?
  二、(9 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古蜀文明
  古蜀人和古蜀文明,一直是考古学家们试图破解的千古谜团。距今3000-5000年前的古代四川人来自哪些种群他们的种族结构、人种构成究竟怎样
  这些都是古蜀人留给我们的悬疑。
  近日,有消息称:成都市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运用DNA技术来分析出土的古蜀人人骨。四川地区古代民族的种系和族属及其迁徙、分化、融和情况是否能够被探明?千古蜀人之谜能否因此揭开
  在遥远的历史上,成都平原究竟发生过多少传奇早已为人所熟知的蚕丛纵目、鱼凫神化仙去、杜宇化鹃、开明复活等传说是否就是真实的古蜀历史
  长期以来,人们将信将疑。整个古蜀历史,被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考古发现,古蜀人有规律地周期性迁居。究竟是什么迫使他们作出这样的选择
  在距今约3700年-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一支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文化已经存在于成都平原,考古学界将其称为“宝墩文化”。居住在此的宝墩人,便是这里最早的拓荒者。
  考古发现,宝墩时期的成都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