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150字。
  新课程视野下于漪教学特点浅探
  小东  碧溪美丽小学
  摘  要:于漪作为上世纪80年代的教学名人,在新课程的指导下,其焕发出新的光芒。学科性质的理解从工具性思想性的统一转变为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理念从“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在教学的目上提出了“人的建构”;在教学观念上提出了“情感教育”等新见解。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于漪老师的教学出现了一个新的春天。
  关键字:新课程;视野;于漪;教学
  于漪, 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长期从
  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其中情感教学法便是于漪老师创造的。作为早期的教育工作者,在新课程的推动下,于漪老师不断的汲取新知识,阐发新观点,构建新思想。在新课改下呈现出新的活力。
  在新课程视野下,于漪老师从多个方面体现出她不断创新的理念。
  一、对工具性、思想性统一到工具性、人文性并重的教学性质理解的转变
  建国后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语文教育界对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大致经
  历了工具性, ———思想性———工具性、思想性相统一的曲折历程。时而偏重思想性。时而偏重工具性。
  而于老师语文学科性质观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个时期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这一时期,于老师认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应当是“工具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第二个时期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于老师认为将语文学科的性质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并重”更为妥当。
  对于语文学科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理解的转变在于漪老师的文章中可窥见一二。
  她说:“这些年来,工具性的砝码越来越重。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思想意义在相当程度上形同虚设,只是寻词摘段,用解剖刀肢解,”“有些佳作名篇学生学过后对文章的脉络,作者的写作意图,文中思想的闪光点竟然不甚了了。脑子里如马蹄杂沓,堆砌了许多字、词、句的零件,这个知识点,那个知识点,用以备‘考’”。 
  对于这一现象的改变,于漪老师认为在于“弘扬人文,改革弊端”。她说:“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而且是该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汉语言和其他民族语言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裂的两个侧面,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 “‘人文性’较之‘思想性’、‘情意性’、‘科学性’、‘文学性’、‘民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