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60字。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
平昌县响滩中学谭鹏洲
(07年11月参加全县高中语文讲课赛用)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中国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的第一篇,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的作品。下面我准备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沁园春•长沙》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上阙描绘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阙则紧承上阙,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了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沁园春•长沙》是高中语文的第一课,这也是高中语文中唯一的一个现当代诗歌、外国诗歌单元中的第一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
同时这节课的教学也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接触的正式的第一堂语文课,在这以前,我们虽然已经对高中语文的编排体系、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高考语文的一些特点给学生讲解过,学生已初步明白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些要求,可能对高中语文有了一定的新鲜感和较浓的兴趣,但这毕竟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所接触的第一课,这堂课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高中语文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在加之《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高考的《语文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尤其是对高考题的第二卷中诗词的鉴赏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也仅此这一个单元,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3、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掌握诗词规律,朗读并背诵诗歌。
B、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C、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朗读、理解、背诵诗歌。
难点: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我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