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10个字。
  《丑小鸭》多角度教案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丑小鸭》一直以它丰富多彩的想象、曲折生动的情节、活泼的语言、浓厚的诗意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丑小鸭的奇遇最是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让他们美美地读、自在地说、放情地议,教师适时引导,是不难把学习引向深入,达到让学生汲取童话思想精髓的目的的。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简介作者。
  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入口处的海面上,有一座铜像冒出水面———它告诉人们这就是丹麦。但铜像既不代表丹麦的开国元勋,也不代表丹麦某一个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她坐在一块石头上,若有所思地望着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 谁也猜不出来。也没有人能叫出她的名字。她没有腿,只有一条鱼尾。原来她是人鱼———“海的女儿”,丹麦作家安徒生所写的一篇童话中的主人公。丹麦人民就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安徒生的崇敬的。
  作者简介(略) 。
  二、初读课文,述情节。
  1,速读课文,大致明白课文内容。
  2,圈读关键词,简要复述童话情节。
  重点抓住丑小鸭的流浪足迹和遭遇进行复述。
  地点:养鸭场 沼泽地 农家小屋(老太婆家)  灌木林 农夫家 大花园。
  遭遇:众兄弟姐妹、母亲在外貌长相上嘲笑、嫌弃、赶、咒、啄、打、踢。野鸭、公雁、猎狗嘲笑、戏弄、嫌弃它的丑。老太婆、雄猫、母鸡利用它、鄙视它、限制它。所有的动物都瞧不起它。孩子们接近它、要抓住它,女人打它。
  遭遇呈逐步升级状:身体上的伤害、人格上的侮辱、精神上的打击、肉体精神双重摧残、险些丧命。此外,它还得忍受饥饿,逃避猎枪,防范严寒。
  三、细读课文,说形象。
  1. 边表情朗读课文,边理解丑小鸭形象,用“从这里,我看到了一只    的丑小鸭”说话。
  让学生自得地说,目的在于让他们从丑小鸭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中全面认识丑小鸭的性格特征:虽有自卑,但不自贱;虽屡遭厄运,但仍坚韧不拔;虽身处逆境,却不甘平庸;虽自觉卑微渺小,却从未放弃追求;它生活漂泊无依,理想却始终坚定不移, 那就是追求快乐, 渴望理解,崇尚自由,向往美丽。
  拓展:在刻画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时,作者倾注了真挚的感情,或同情,或愤懑,或欣喜,他为什么会如此动情呢?
  穿插对安徒生的艺术人生的介绍,了解丑小鸭的命运正是作者经历的写照。
  2. 理一理童话中的其他人物形象,说说芸芸众生相,也用“从这里,我看到了     ”的句式说话。
  学生自由发言,了解当时以貌取人的荒唐世道和自以为是、粗俗可鄙的世人丑态,更进一步认识丑小鸭的可贵,从而更加喜爱这一艺术形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