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3250字。
我的母亲•CAI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2.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
能力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3.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素养。
德育目标
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及其深远影响。
2.延伸拓展。本文选自《胡适自传》。引导学生延伸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如其中的《先母行述》,全貌性地感知胡适及其作品所包蕴的人文内涵。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投影仪 录音机 打印好的讲义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诵读,整体感知文意。分析母亲的形象。品味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拓展延伸,理性思考母爱及其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同学们,母爱,是一个饱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话题。的确,无论是年长年少,还是天涯海角,单飞后心的另一端永远牵挂的是对母亲的思念。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就是儿女心泉的自然流淌,让我们在歌声中感念、祝福普天下所有的母亲。
(多媒体显示)
烛光里的妈妈
妈妈,我想对你说 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我想对你说 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你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你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你的腰身变得不再挺拔
噢,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妈妈呀,女儿已长大
不愿牵着你的衣襟
走过春秋冬夏
噢,妈妈,相信我
女儿自有女儿的报答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胡适的人生经历,去感受母爱的力量。(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胡适简介
(投影)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骍,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17年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后又发表了《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等,在当时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和《读书杂志》,提出“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反对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6年游历欧美,在各国讲学。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晚年致力于《水经注》版本的考证。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