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3260字。2008中考二轮复习资料全案,全国通用。系著名备考专业网站资料整理而成,例题采用近几年中考真题,具有很高的价值。
  第七章 文学常识
  【考点透视】
  一、考点梳理:
  朝代.各个时期重要作家及作品;文体知识及文化常识;文学典型形象的主要特征。
  二、预测分析:
  淡化对文体常识的考查,加大对课文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的考查,加大对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常识的考查。考查内容由单一变为综合,由机械记忆到灵活运用。从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辅以填空等。
  【典型精析】
  1.下列作家和作品均为同一朝代的是(    )(北京 2005年中考试题)
  (1)韩愈     (2)白居易    (3)王安石         (4)陶渊明
  (5)《陋室铭》 (6)《岳阳楼记》(7)《记承天寺夜游》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A..(2)(3)(5)(6)        B.(3)(4)(7)(8)
  C.(1)(4)(6)(7)         D.(1)(2)(5)(8)
  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朝代的记忆。四位作家中韩愈.白居易是唐代诗人,王安石是宋代人,陶渊明是东晋人;四篇作品中《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所以,选D。
  2.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是(      )(北京海淀课改实验区 2005年中考试题)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诗圣”
  B.“燕雀安之鸿鹄之志”——《陈涉世家》——司马迁
  C.《家》《春》《秋》——“激流三部曲”——巴金
  D.《皇帝的新装》《七颗钻石》——安徒生——丹麦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作家作品及称谓.国籍等方面的知识。仔细比较各选项,就会发现《七颗钻石》不是安徒生的作品,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所以,选D。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四川自贡2006年中考试题)
  A.鲁提辖即鲁达,是《水浒传》塑造的一个英雄人物。
  B.小说《故乡》中的“我”就是少年时候的鲁迅先生。
  C.《鱼我所欲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都选自《孟子》。
  D.《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苏轼。
  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记忆,涉及作品.人物.作家等方面的知识。回顾有关知识,就会发现“小说《故乡》中的‘我’”并非就是少年时候的鲁迅先生,他只是作者虚构的一个人物,所以选B。
  4.《威尼斯商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       的著名喜剧,剧中人物          是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典型的“吝啬鬼”形象。(临沂课改实验区 2005年中考试题)
  第八章 口语交际
  【考点透视】
  一、考点梳理:
  对口语交际的考查,重在交际,即说话是否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基本要求。常见题型有:
  1、选择题:一是在特定情境中的表达,即要求考生将特定情境下的说话,从四种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二是不同情景的不同表达,四种情景四种选择,各项之间无可比拟性,须经过判断、分析、比较,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项。
  2、表述题:根据设置的情境,为特定对象表述相吻合的内容。
  3、修改题:指出说话中的毛病(针对场合,对象,是否得体等)。
  二、预测分析:
  口语交际旨在纠正语文教学中“重读写轻听说”的偏废现象,是新课改的亮点,也是新中考的亮点,考查时选择的材料贴近生活,是学生较熟悉的社会生活内容;跨学科特点明显;形式上,选择题逐渐淘汰,修改题比例不大,多以表述题为主。 
  【典型精析】
  1.请根据语境选择得体的一项(  )。(南宁课改实验区 2005年中考试题)
  在争创全国文明城的时候,作为一名志愿者,当你在路口维持交通秩序时,一位中学生骑着自行车硬闯红灯,这时,你迎上去说:(   )
  A.喂,你想干吗?想找死呀?      B.下来!你已经违反交通规则了。 
  C.同学,请你不要闯红灯!       D.你这家伙,懂不懂交通规则?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说话得体的能力。在口语交际中,得体是重要的因素,A、D两项出言不逊,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发矛盾,引起争端;B项语言生硬,“下来”带有命令的色彩;C项有称呼,显示有修养,“请你不要闯红灯!”用请求的语气表达警告的内容,所以,答案为C 。
  2.根据下面提供的语境,回答后面的问题。(四川省2005年中考试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