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1800字。
九.用意绵密,一片浑成——缜密构思
有这样一个故事,不知青年朋友听到过没有?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大公请名画家画幅油画,主题是佛罗伦萨人怎样勇敢地反抗巴比伦侵略军入侵的。请的画家确实很有名,一位是艺术大师达?芬奇,一位是小有名气的年轻人米开朗琪罗。按当时的情况看,当然达?芬奇超过米开朗琪罗,在艺术功力、艺术造诣方面达?芬奇举世公认。然而,两幅画展出以后,竟然米开朗琪罗的画胜达?芬奇一筹。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达?芬奇画的是两军对垒,刀光剑影,而米开朗琪罗只画了佛罗伦萨一方,画正在亚诺河里洗澡的战士听到军号声,立刻跳出水面拿起武器的动人场景,画出了战士斗志高昂的精神状态,在画的构思上别出心裁。这个故事是绘画史上的一则佳话。文学艺术许多方面相通,写文章也是如此,不缜密构思,是出不了佳作的。
文心絮语
我国古人论写作很重视文章的构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一篇中指出构思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他认为构思是写文章头等重要的事。为什么头等重要呢?什么叫构思呢?怎样构思才能取得“一片浑成”的良好效果呢?
构思,顾名思义,在思想上构造,在写文章前对准备写的文章作总体设计。写文章切忌想到一点就动笔,或者边想边写,像挤牙膏一般。要构造好一篇文章,须对文章的方方面面通盘考虑,力求周到绵密。从确立写作意图,到材料的选择与剪裁;从主题的开掘,到表达方式、表现技巧的选定;从篇章结构的安排,到词句的遣造;从标题的确立,到标点符号的选用,等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须认真切实的进行。凡是有成就的作家,在这方面都有过人的做法。列夫?托尔斯泰是三大传世之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的作者,他在创作小说时,为了结构情节,塑造人物,苦心构思,常常到废寝忘食的地步。他走路想着作品里的人物,说话时也想,睡觉到半夜,醒过来还想。可见构思到了何等的程度,真是殚思竭虑。构思的程度如何往往决定文章质量的高下,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构思最为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善于开掘,从总体上反复酝酿。在生活中感觉到的东西,有时觉得很新鲜,甚至引起内心的激动,但感觉到的东西并不能够真正理解,真正认识。要真正认识,深刻理解,非经过深思、精思不可。
怎样才是深思、精思呢?用人们赞扬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的话来说,“把日常生活的矿石变成宝贵的金子”。首先在生活中要发现多种多样的矿石,然后善于开掘,从中提取出十分有价值的金子。怎么才会“变成”?那要下功夫占有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综合,从中提炼出文章的“意”。然后再根据写作的主旨,选择最佳的表达方式表达。深思、精思的过程就是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认识上飞跃的过程。
例如作家金马有这样一篇小品《“凌绝顶”也是起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一名诗句,生动地形容当人们登上千仞顶峰时拥抱一览无际的天空,俯视山腰游荡的白云的豪迈情怀。可是有些人登上顶峰后,反而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包括第一个乘阿波罗号登月飞行成功的埃德温?奥尔德林。他获得了逾越常人的巨大成功后,反而精神崩溃,觉得生命有价值的活动已经到了终点。作家发现和占有了这些生活的矿石,深入地分析、研究,发现并开掘出其中闪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