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050字。对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并精选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诗歌的语言及表达技巧复习精练
  【考纲要求】
  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品味语言】
  ★语言特点:
  常见语言风格明白晓畅(白居易)、朴素自然(陶渊明)、浓丽华美(温庭筠)、温婉细腻(李清照)、清新淡雅(王维)、沉郁顿挫(杜甫)、豪迈飘逸(李白)、雄浑旷达(苏轼)、苍凉悲壮(辛弃疾)、朦胧隐晦(李商隐)、直率明快、委婉含蓄、幽默风趣、
  语言风格比较含蓄\明快、简洁\细腻、冷峻\热情、婉约\豪放、朴实\华美、工稳\泼辣、典雅\俚俗、深邃\平易、活泼/深沉、庄重/谐趣
  ★炼字效果:
  炼名词:红藕香残玉簟秋
  炼动词: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芙蓉泣露香兰笑/石破天惊逗秋雨
  炼形容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杏枝头春意闹/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注意色彩的映衬)
  炼数词: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炼虚词: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表达技巧】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包括拟人、拟物)、对比、设问、反问、借代(丝竹:音乐;桑梓:故乡;汗青:史册;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对偶、排比、夸张、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双关(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顶针、反复(叠字、叠词、叠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反语、通感等;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借用典故、借古喻今),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描写方法:工笔、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上下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从自己一方写和从对方写相结合)、诸觉结合、渲染、烘托;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肖像、细节等)
  例:月照松间、石上清流,写景由高向低、由光及声、由远而近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意象名词罗列、用典、化用(点化)、赋比兴、想象、联想、象征、托物言志、渲染、衬托(正衬、反衬。反衬如乐景写哀、以动写静)、对比、抑扬变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借古讽今、寓褒于贬(正话反说)、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等。
  ★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议论作结)、以景结情、总分得当、详略适宜、层层深入、起承转合、比衬对照、过渡照应、伏笔铺垫、设置悬念、首尾呼应、点题等。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对比、设问、反问、借代、对偶、排比、夸张、互文、双关、顶针、反复(叠字、叠词、叠句)、反语、通感等。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喻今
  描写方法:(写景方法)工笔、白描,渲染、烘托,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写人方法)正面描写有动作、语言、神态、心理、肖像、细节等、侧面烘托
  ★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用典、赋比兴、想象、联想、象征、托物言志、渲染、衬托(正衬、反衬。反衬如乐景写哀、以动写静)、对比、抑扬变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借古讽今、寓褒于贬(正话反说)、寓贬于褒(反话正说)等。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宿江边阁杜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