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0110字。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试题涂卡,第Ⅱ卷试题在答题纸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暮霭(ǎi)      雨霁(jì)     菲(fēi)红    因噎(yē)废食
  B.纤(xiān)维    憔瘁(cuì)    巷陌(mò)     良晨(chén)美景
  C.箫(xiāo)条    点缀(zhuì)   立仆(pú)     桀(jié)骜不驯
  D.折(shé)本     骸(hái)骨    蓦(mò)然     殒(yǔn)身不恤
  2.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的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暮去朝来颜色(容貌)故                脉脉(相视而含情不语的样子)不得语 
  低眉信手(随手)续续弹                谢(辞别)家事夫婿,中道还家门
  B.老大(年纪大了)嫁作商人妇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栏杆)
  两朝开济(扶助)老臣心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她,指焦母)扶将
  C.这次第(情形,光景),怎一个愁字了得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
  故垒(黄州古老的城堡)西边            贫贱有此女,始适(出嫁)还家门
  D.云霞明灭(忽明忽暗)或可睹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墟里烟
  只是朱颜(指南唐旧日的宫女)改        同是被逼迫,君尔(代词,这样)妾亦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下,曹雪芹呕心沥血,惨淡经营,历时十余年,先后修改五次,终于完成了《红楼梦》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
  B.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使他发了财,过上“小康”生活,真是否极泰来。
  C.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D.这次考试有道题本来我会,却因为粗心写错了公式,丢了10多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推进和挖掘文化体制创新和特色文化内涵,着力开发富有时代精神和任丘特色的文化产品。
  B.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我们要关注一些行业战线过长、生产力过剩、造成新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C.本次展览征集了近千幅家庭老照片,这些照片是家庭生活的瞬间定格,却无不刻有时代的痕迹,让人过目难忘。
  D.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最近,中宣部新闻局、中国记协联合召开了“《劳动者之歌》专栏宣传报道研讨会”,与会专家对该专栏作品进行了热烈的研讨。
  B.火车站售票处有一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
  C.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公司领导认为主要有两个: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度,不抓安全;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D.在鄂西大山的半个多月里,将士们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听到老虎、豺狼、野猪、豹子……及其他野兽的叫声,已经习以为常。
  6.下列对课文有关语句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两句一静一动,一光一声,描绘出雨后的山林明净、清幽的景色特点。
  B.“三顾频烦天下计”(《蜀相》):此诗句表面写刘备三顾茅庐,同诸葛亮频繁讨论天下大计,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
  C.“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指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风吹雨打”,指的是历史的风雨。当年孙权的遗迹已荡然无存,表达了作者既崇拜孙权,又为当前的时局担忧。
  D.“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扬州慢》):使用拟人的手法,没有知觉的废池、乔木都不满足,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7.下列对课文有关诗词赏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头城》(刘禹锡)全诗句句写景,句句含情,通过山水、明月等景物的永恒,衬托出昔日六朝繁华的不在,寄寓了作者对国运衰微的感伤,也表现了作者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B.《书愤》,选自《剑南诗稿》,题目意为“书写内心愤恨”,全诗八句,句句含情,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金抱负,“气如山”一语提挈全诗;颈联集中表现诗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尾联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
  C.《雨霖铃》(柳永),词先写离别前,勾勒环境,次写离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