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980字。
  2008年中考文言文试题汇编(二)
  上杭庐丰民族中学   曾传康整理
  ◎1荷泽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3题。
  (一)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本诗系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中汉江时所作。
  8.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9.“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
  (二)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 以其境过清     (       )        ② 不可名状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12.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甲文:                                                               
  乙文:                                                              
  13.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2分)
  ◎参考答案
  8.答案: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诗人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①  因为        ②  说出
  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1.答案:①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2.答案: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13.答案:借景抒情  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2达州市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6~20题。(14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