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6820字。南充市2007~2008学年度上期高中二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  文  试  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份。满分100分。考试时
  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填写在第Ⅱ卷的密封线内指定位置。
  2.考生务必将第1卷1—10小题的选项填写在第Ⅱ卷前“答题栏”对应的空格内,否则不能得分。
  3.考试结束后,考生将本试卷Ⅱ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下列词语中,注音与词形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A. 酝酿niàng    解颐yì     菲fēi薄      名列前矛    直截了当
  B.惹rě眼      行háng市   禅chàn让    不能自己    催眉折腰
  C. 触zhù觉      畸qí形     模mú式      奋世嫉俗    心悦臣服
  D.给gěi与    行迹jié      粗鄙Pǐ       抑扬顿挫    数见不鲜
  2.依次填人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圆篆逃荒到了甘肃,做了道士,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    着中国
  古代最灿烂的文化。
  ②差不多每一张脸上,总可以找到优点和     ,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也有
  他的短处。
  ③巴尔扎克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手法记录了现实生活,使一般人感到“惊惶”,某些人感到“恐怖”,因为他对现实    得太真实了。
  A、把守  缺憾  反应    B、把持  缺憾  反映
  C、把守  缺陷  反应    D、把持  缺陷  反映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指出,中国老百姓总是在“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两个时代中挣扎沉浮,这一石破天惊的论断,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B、李白诗“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共杯酒”,宣扬自己曾经被宠幸并混迹于官场的历史,很有点若即若离的留恋之情。
  C、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一出生何尝不是一粒无知无识冥顽不灵的“沙子”,是母亲的关爱与呵护,我们才变成了一粒粒晶莹美丽的珍珠。
  D、假如悲观的人能够知道他们的恶习对于他们一生的幸福有如何不良的影响,那么即使恶习已经到了病入膏盲的程度,也还是可以矫正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诗人屈原的独特人格远不止于正直、有抱负和强烈的道德感之类,他集一切美妙、孤傲、钟情、哀怨之大成,体现一个伟大精灵丰富而神秘情感的全部。
  B、古人常年作客异乡的羁旅之愁,迟暮疾病缠身的孤独之感以及华发早生而壮志末酬之虑,往往引发他们源于内心的思乡和悲秋。
  C、陶渊明之所以在古人心目中成为纯正清高典型的原因,是他辞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以及凭借其非凡的才艺言志抒情而实至名归的。
  D、历史上那些道德高尚智慧卓越心灵伟大的人,除了自身特殊的禀赋和高深优美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与宇宙对称的伟大灵魂。
  二、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5白7题。(每小题2分,共6分)
  道德黄金律
  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道德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道德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似乎是在说,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的出现是因为道德标准过时了。这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实际中客观存在着一条“道德黄金律”。“黄金”是指普遍适应性,即它是基本标准;而“律”就是“戒律”,是人人都应当遵守的普遍准则。谈到做人的道德,已涉及到一个人的修养和待人的态度和方式,在这一点上,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大致相近的基本标准,就是要求人们“待人如已”。孔子所说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这样的基本标准,它的意思与“待人如己”是一样的,说它是“道德黄金律”最早的充满伦理智慧的体现,也并不过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意思就是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就不要强加于别人。你只要不把你所厌恶的东西让别人来承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