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440字。如何指导学生写事及习作例文。
“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
【知识导学】
1、叙事要注意情节起伏,曲折有致;善于抓住事物本身的丰富性与曲折性,再现扣人心弦的生活。
2、了解并掌握一些兴波澜、生变化的技法,加工故事,让事件引人入胜、波澜起伏。
3、练习把事件叙述清楚,体会并有意识地在叙事时掺入抒情和议论。
【方法导引】
一、为什么要写出事件的波澜?
1、客观事物本身就是起伏变化的,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客观性)
2、“文若看山不喜平”,只有写出了事件的波澜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阅读心理)
二、怎么样才能写出事物的波澜?
1、善于选择本身就曲折复杂的事件来写。(前提)
2、运用使叙事曲折的技巧:
(1)悬念法:
大家看过章回小说没有?每到一个故事的关键处就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在古典小说中称为“扣子”或“关子”,即设置疑团,不作解答。借此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通俗地说,它是在情节发展中设置迷团,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机解开谜底。在记叙文中,作者往往在事件发展过程中设下一个个“扣子”。引起读者对故事和人物命运的关切。悬念能使作品引人入胜,唤起读者强烈的读书愿望。
(2)抑扬法
“抑”,就是抑制,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就是扬起,对人、事、物进行褒扬。抑扬法有两种;一是欲扬先抑,二是欲抑先扬。
(3)误会法
借助人物之间的各种误会造成一定的矛盾冲突,从而铺排情节。“误会法”是通过偶然反映必然的一种构思方法,它能把简单的情节叙述得摇曳多姿,使文章顿生波澜。
(4)突转法
指的是情节突然转变。这种转变或表现喜事突然变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突然转变为逆境,完全出乎意料。反之亦然。
(5)对比法
要想全面反映事物,就可能涉及事物的两面,并让它们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在对照中比较,以便全面认识或分清是非、善恶、美丑,从而受到教育。
三、应注意避免的问题
1、将事件描写得繁复曲折,但与突出的中心关系不大,徒使文字冗长拖沓。
2、情节构思老套,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事件的走向,达不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为了叙事曲折而穿凿附会,破绽百出。
【作文题目】请以“原来如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注意设置悬念,前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