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出卷人:汉江中学初中部 张 玲)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识字写字:(6分,本题评分根据所拼写文字及全卷书写状况综合评定,6分包括卷面书写2分)
1.根据拼音把汉字抄写在方格内。 (2分)
dǐ zhù zhōng liú qí dǎo mò shǒu chéng guī
2.将你自己喜欢的两句唐诗书写下来(字数不超过15个字)。(2分)
得 分 评卷人
二、积累运用:(14分)
1.默写背诵。(4分)
⑴ 夜阑卧听见吹雨,
⑵人们常说的“意在言外”《醉翁亭记》中有一句类似的说法是“ ”。
⑶政府大力开发“安居工程,”正如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的“ ”!真是深得人心。
⑷ 李厂长退休了,但他人离厂心不离,他说:“ ”(引用《已亥杂诗》的两句诗填写)
2.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告示: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这则告示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2分)
3.下面是学生的作文片段,划线句子中两处有语病,指出并改正。(2分)
①每当站在祖国的地图前,使我油然而生无尽的遐想:祖国需要我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②去开创那辽阔的大西北,③让塔克拉玛干沙漠变成绿洲;需要我们用勤劳的双手在大西北的横断山中,营造出一个个高峡平湖……
⑴ 第 处应改为: ⑵ 第 处应改为: 4.仿照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3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如果你使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5.品味诗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想象夕阳西下之景,体会这两句诗中融入的感情。(3分)
三、阅读理解:(50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10分)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筏,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偻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6.解释文中词语:
缘( ) 遨( )
类( ) 万化( )
7.文中以所见之远写西山之高的总括之笔是哪句话?
8.请用一个成语代替“斫榛莽,焚茅筏”:
9.翻译句子: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0.这段文字写了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写宴欢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了作者什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