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题,较典型。约11660字。
语言积累运用试题(含答案)
1、综合下面有关资料,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用简要的语言加以表达。
材料①1994年,我国人口为5.4亿,到2000年则增长为12.95亿。我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20%。
材料②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只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很低。
材料③人在一生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水、空气、土地、动植物资源、能源等。人们为了获取这些资源,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结果造成水土流失和气候失调,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材料④黄土高原原来有茫茫的材料和无边的草原,非常适合人类去居住。如今黄土高原的许多地方已经变成了沟壑纵横的荒水秃林。
答案:以上四则材料,可这样概括:①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快,②我国人均资源少,③人们滥开发资源,④由于滥开发资源,已造成严重的后果。
人的生存必须要消耗各种各样的资源;我国的人口已越来越多;人们为了生存滥开发资源,无节制使用资源;由于滥采滥伐资源,人类已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由此,我们便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态资源。
2、阅读下列格言,写出你对机遇的理解。
命运之神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另一扇门。——佚名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人之抛弃机会,绝对多于机会抛弃人。——佚名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泰戈尔(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05.1)
答案:机遇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它只属于有准备的人。
3、探究下列材料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材料一:王安石《伤仲永》一文中的方仲永,5岁时就认识书写工具,7岁就能指物作诗。邻居家有事常喊他去作诗并给他报酬。其父觉得有利可图,便拉着他到处赚钱,不让其学习,结果到20岁时“泯然众人”。
材料二:据《青年博览》刊载,少年大学生钱某,12岁时就会微积分,被认为是神童,进入合肥科技大学学习。平时,学生们上课,他却在校园里野逛,成绩一落千丈。老师多次劝说仍无进步,后来退学当了油漆工,从此告别神童生涯。
材料三: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答案:如果没有勤奋的精神即使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