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790字。
陈情表
备课:季明春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难点:
1、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2、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轼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必不友。”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二、诵读课文,解决语言难点:
(1)以齐读形式落实字音,完成第一段的音读。
(2)学生质疑后,教师归纳、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2 .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 .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 .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修辞方式:比喻,对偶,婉曲(“舅夺母志”讳母亲改嫁)
8.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三、体会文章深沉的情感:
(1)研读第一节:
1、本段中,作者用在自己身上的形容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请尽量用文章语句概括回答。——孤弱、孤苦伶仃,可以概括为“孤”字。
2、第一段的情感我们已经了解,即表现“孤苦”之情。大家一齐动手为自己的结论充实论据,找到第一段中表现这种感情的语句并作简单分析。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既无伯叔,终鲜兄弟”“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等等。说明自己自幼失去父亲,不久,母亲改嫁,没有兄弟姐妹,孤苦伶仃。(投影:)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
总摄作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