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30字。
张中丞传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及其文学成就。 
  2、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掌握重要的文言虚实词。 
  3、学习主人公以身殉国的牺牲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体会花大量笔墨许远、南霁云、于嵩等人的原因。 
  2、理解张巡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本文刻画人物的技巧。 
  授课时数: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指导学生自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后人尊称韩文公。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文,提倡先秦、两汉的散文,文学上主张“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文章,说理透辟,气势充沛,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 
  二、写作背景 
  《张中丞传后叙》 
  是一篇现实针对性非常强的文章,体现了韩愈为人鲠直,疾恶如仇的性格特点。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暴发,唐军节节败退;在此情况下,张巡和许远率万余兵士坚守睢阳孤城十余月,吸引了叛军近十万兵力,阻遏了敌人向前推进的速度;睢阳城破后,张巡、许远相继被害。然而,令人惊异的是,守城的英雄在战后却屡屡被诬,竟延续五十余年而不绝。先是一些文武官员为了替自己战时无耻的逃跑行径辩护,诋毁许远、张巡困守孤城的作法,并指责是张巡造成了睢阳城中人吃人的现象; 
  针对这种议论,李翰撰《张中丞传》上呈肃宗,以为张巡辩诬,使事实得以澄清。然而十年后,又有人指称许远降贼,张巡的儿子张去疾也上书代宗皇帝请追削许远的官爵,但朝廷并未采纳他的意见。五十年后,唐朝藩镇割据的状态急需改变,而此时又有许多人借中伤许远、张巡来为自己谋利,面对此情此景, 
  韩愈写下了这篇《张中丞传后叙》,作者在为英雄辩诬的同时也表达了对“擅强兵坐而观者”、“弃城而图存者”的极大愤慨;特别是通过对贺兰进明丑恶嘴脸的揭露, 
  表明了作者不满藩镇割据、要求中央集权的政治态度。这一主张配合了唐宪宗的政治变革,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指导学生自己查工具书,自读课文。 
  四、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解答。 
  主要解决字词、文言句式,帮助学生疏通文意。 
  第2课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