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80字。
《张中丞传》后叙(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2、分别概括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3、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它们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4、简要分析文中三个正面人物的相互映衬作用,找出文中通过反面人物来衬托正面人物的地方。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叙议结合的艺术特色和刻画人物的细节描写。
【教学设想】
1、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练习卷和小组学习形式进行课前学习,提高预习的效率,增强自学能力。
2、阅读文章,搜集资料,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配合课前练习卷翻译文章,实现第一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
3、充分利用学生小组,资源共享,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实现第二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
4、通过课堂点拨和课后订正,师生交流,彻底解决遗留问题,实现第三层次学习目标的理解突破;
5、利用课前预习、课内交流、课后拓展整合课内外资源,力求实现落实基础知识、培养能力素养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一)导入
很多同学都非常喜爱读传记。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传主奋斗经历中常有的传奇色彩;这是因为他们磁石一般的人格魅力;这是因为青少年的心灵特别渴求博大胸怀与奋斗精神的激励,特别需要精英人性的滋养,特别容易接受一种形象的人生观的熏陶。
政治家的传记,文学艺术家的传记,思想家的传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古今中外无数的仁人志士,在漫长而又繁重的进化历程中,以巨大的努力换来了大量难以量化的思想、经验。他们存在于无尽时空的短短一瞬,却闪耀着永不熄灭的光辉,勾勒出矗立于天地间那有形无形的脊梁。有时候,一本传记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传记确实有震撼心灵、促使人们反观自己人生价值的巨大作用。因此,多读传记,并将这份感悟融入到写作中去,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会更加丰富;我们对人生的感悟,会更加深刻。
(二)文体与作者
1、了解本文文体“传”。回顾以以前学过的带有“传”字的文章内容,然后归纳:“传”是怎样的一种文体。
2、了解作者。
二、交流——感知课文
(一)初步感知课文(附《〈张中丞传〉后叙》练习卷)
1、利用练习卷,使学生对作者,写作背景和文章翻译有较清晰的掌握,并在各学习小组之内和之间取长补短,合作解决遇到的基础知识方面的疑难问题。
2、堂上点拨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式等,巩固预习阶段的学习成果。
3、学生利用练习卷的订正,彻底解决所有预习遗留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