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000字。
  《斑纹》教学案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了解各种斑纹。  
   2、弹性把握本文文体特征,进一步了解科学小品文的新特点。
   3、独立思考,解说具有深刻含义的议论性语句。
   4、撷取精彩语言片断加以赏析。
  【学法建议】
   1、创设阅读对话情境,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对话,表达交流阅读的体验感受,提高解读文本、鉴赏作品的能力。主要引导理解"斑纹"的内涵.。
   2、学生能联系整个专题对问题展开探讨,学会深入思考,有所发现和创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注意《斑纹》的写作特点。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周晓枫,新生代散文家。笼罩着一圈又一圈的炫目光环,“冯牧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十月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得主,主流文坛的散文“四冠王”。 1969年生于北京,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做过八年儿童文学编辑,现就职于北京出版社,《十月》杂志副主编。出版过散文集《上帝的隐语》、《鸟群》、《收藏-时光的魔法书》、《斑纹-兽皮上的地图》。语言富于想像力和音乐感。 
   2、资料链接
  (1)作品介绍
  《斑纹》是青年散文家周晓枫的作品。这类文章现在很多,文体特征不是非常明显,说它是散文随笔可以,说它是科学小品也不无道理,它反映了目前文学创作在文体上走向融合渗透的一种趋向。周晓枫的许多作品都以动物为主题,兼有科学性、趣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这可能受到了法国科学家、散文家法布尔《昆虫记》的影响,也与现在的人文主义、生态主义有一定的关联。
  (2)作品评论
  当散文写作日益成为文人养病的方式时,周晓枫的散文却依旧保持着锐利、沉着、优雅的面貌。加上她那鲜明的散文文体意识、语言探索精神,她的写作在当代散文界已经独具一格。
                                                     ————青年评论家谢有顺 
    《斑纹》是一本能够唤醒人们沉睡记忆的书,它让我们想起许多远逝的鲜活事物,即生命的目光最初遭遇的哲学命题。在她的笔下,人与动物们的劳动、爱情、壮丽的生和寂静的死,都浸透着绚丽、壮观与诗意的内容。周晓枫是个心无旁鹜的写作者,完成《斑纹》的写作后,她希望拓宽一下创作路子,力求打破唯美的书写,跨入更广阔的写作视野.
                                       ————周蓬桦《绚丽的版图--〈斑纹〉阅读》
   “……周晓枫的写作承续了散文的人文传统,将沉静、深微的生命体验融于广博的知识背景,在自然、文化和人生之间,发现复杂的、常常是富于智慧的意义联系。……她的作品文体精致、繁复,别出心裁,语言丰赡华美,充分展示书面语言的考究、绵密和纯粹。她的体验和思考表现了一个现代青年知识分子为探寻和建构充盈、完整的意义世界所作的努力和面临的难度。她的视野也许可以更为广阔,更为关注当下的、具体的生存疑难,当然,她的艺术和语言将因此迎来更大的挑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