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60字。
  《风筝》教学案例
  围场县棋盘山中学朱庆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人敎版)七年级上册
  课题:风筝
  教材分析:
  《风筝》叙述了“”我的一件往事及其带给“我”的一段思想情感的经历。“我”向来不爱放风筝,并不准自己的小兄弟放,还有一次粗暴地毁掉了小兄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这件事到时隔二十年后突然出现在记忆中,竟然如此剧烈地啃噬着自己的心,以致渴望得到补救,却已经无济于事,只是平添了心头的沉重。此后每当回忆这事,就感到一种“无可把握的悲哀”。
  探索这篇散文的内涵: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还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感慨。
  这篇课文的难点很多,学生学起来困难较大,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由浅入深,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感知课文的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至爱真情,获得思想启迪。(1)积累词语,掌握“憔悴、嫌恶、瑟缩、虐杀、苦心孤诣”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1)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和比较,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3)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必改的情操与美德
  教学重点:
  1、多角度理解课文
  2、通过品读语言来体味文中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以及从中展现的浓浓亲情。
  教学难点:
  1.理解本文含蓄深沉的立意。
  2.揣摩文中难懂的语句,理解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阅读《满天的风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师:备课时可以借鉴总――分――总的思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研究一个个局部问题,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品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歌曲<三月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满天的风筝》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鲁迅的《风筝》与《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情感全然不同。怎样的不同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风筝》,了解文章的内容,探究其深刻的内涵。
  二、教师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的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至爱真情,获得思想启迪。
  2、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和比较,
  3、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三、识记字词
  大屏幕出示字词
  读一读:坠憔悴荡漾瑟缩什物
  解释:嫌恶恍然大悟苦心孤诣肃杀诀别
  过度词:风筝时报春的天使,看见风筝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为什么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