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论语》《孟子》选读教案1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选修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93 KB
评级:
时间:
2008/8/14 12:10:50
下载:
本月:1 总计:85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8210字。《论语》《孟子》选读教案 我读《论语》
引言:
当代社会存在着许多弊端,如诚信的缺失,如道德的沦丧等等。有两件事可以佐证。一位出境旅游的导游说他带团到欧洲,一位游客看到公园里的天鹅下了一只蛋,竟想拿走,被天鹅追击,被旁观者谴责。另一位县太爷在欧洲之旅中更是荒唐,他在宾馆的浴池小便之后没有冲洗,被服务员指认后,竟矢口否认,还谎称是茶水。中国人这些年是富裕了,但口袋膨涨了之后,基本的做人素质是不是也水涨船高了呢?也许有人说,到我们这一代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我并不乐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熊的事件,云南大学校园屠夫马加爵事件大家都不陌生。就是在座的各位同学,又有多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行为习惯上尽善尽美呢?不要以为这些只是个案,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那么我们也可以这么说,由此我们看出既使是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行为素质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大有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只有回到根本上,回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本源上,在那里,我们或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才能正本清源。那么《论语》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就是我们必须认真阅读深入体会的经典巨著。
在《恰同学少年》有一个片段,杨昌济先生说:“清晨即起以井水浴我肉体,以圣贤之言浴我精神。”其中的“圣贤之言”当然少不了孔夫子的耳提面命。《论语》对后代读书人的影响可见一斑。的确,这本书对我们立德立人立言都有重要意义。它如同指引我们前进的灯塔,巍然屹立千年,为无数仁人志士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北宋太宗继位以后,有人说“赵普实在没什么学问,没有读过几本书。就是《论语》也不一定读得透,他当宰相实在有点勉强。”太宗就问他是否属实,赵普坦然地说:“的确如此,我只用心读过《论语》,我的治国策略都是从那里得来的。”从此“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就广泛流传。这又从另一个侧面揭示了《论语》的不朽价值。
一、我看夫子
要想深入解读《论语》,要先了解孔子其人。宋儒写诗赞扬孔夫子说“天不生仲尼,千古是长夜”。这让我想到了古希腊的传说,普罗米修斯目睹了人间的疾苦之后,决定从上帝那里盗来火种,给黎民苍生光明和温暖,后来被天帝锁在高加索山上,白天让神鹰啄食他的五脏,夜晚再长出来,周而复始,受尽了折磨,但普罗米修斯却被尊为“光明的使者”。孔夫子也是一位播火者,他第一个兴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使更多平民子弟有读书学习的机会。所以《史记孔子世家》里说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孔子高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火炬,照彻千古,那么我们还要在漫漫长夜蜗行摸索多久呢?请看夫子的形象。
我们读《论语》时,夫子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出没在字里行间书页之间。我眼中的夫子不是站在高高的神坛之上,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望不可即,他也不是头上有一圈光芒四射的佛光,让后人望之生畏。也许我可以用以下这些词语来描绘勾画我心目中的夫子形象。
1、宽容重礼
在《学而》篇中,他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即使被人误解,夫子仍坦然面对,没有丝毫的恼怒;“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相信不被人了解的痛苦大家都经历过,但夫子绝不怨天尤人,而是反躬自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史记》中写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的信陵君,他礼贤下士,对一位看门的老先生候生尤其毕恭毕敬,但到了他要率领门客救赵国与秦军拼命时,候生却淡淡地说了一句:“公子你好自为之吧,我不能跟随你。”信陵君很伤心,走了很远了,心里还放不下。但这时,他想到的不是候生的不仁不义不够哥们,他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我对候生还不够好呀,我是不是在哪个环节上做错了吗?你看,这就是一种博大的宽容与放达。所以他的学生子贡就问老师:“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人一生都要坚守的一条人生原则就是“恕”,所以在孔子的身上凝聚着一种宽容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他才能够永远做到达观淡定,宠辱不惊,不忧不惧。正如西方的谚语说的:“比大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说《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后人,永远都要用平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缺憾与苦难。只有这样才能拿得起放得下。我总记得这一句话:“我一直哭,一直哭,哭我没有新鞋子,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人,他连脚都没有呀。”
当然这份宽容与大度来自于他内心深处的“仁”,这是《论语》核心观点,两万字的薄册子中,“仁”字出现了109次之多。何谓仁?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仁包括心灵与性善之两义。”在《颜渊》篇中,学生樊迟问仁,夫子言简意赅地说:“爱人。”这就告诉我们只有一颗博爱之心,才能凡事看得开,心胸自然豁达。
同时夫子还格外重视“礼”,今天我们说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大概就源于夫子。在《子罕》篇中说“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对穿丧服的,做官的和残疾人,夫子何等有礼有节呀,既使年龄不大,他也一定拱手而立,从他们身过经过时,一定小步快走,以示敬意。对他讨厌的人,孔子同样不会在礼节上犯错误。阳虎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就趁孔子不在家,送去了礼物,孔子就选择了阳虎不在家的时候去回访他。这个细节让我笑出了声,孔子真的很可爱。他老先生有时也玩一些小聪明。对国君,夫子更是礼敬有加。有两个细节。一天,夫子生病了,国君前去探望,夫子不仅要调整睡姿,还一定要把朝服盖在身上,以示迎接。“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君命大如天,孔子来不及坐车就步行见君了。对父母兄弟,他更是小心谨慎,礼节上绝不会出一丝差错。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年轻人,在家里一定要孝敬父母双亲,出门一定要对平辈彬彬有礼。即使在游戏时也念念不忘礼节。在《八佾》篇中,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以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这才是真正的谦谦君子,游戏时也不忘形,可见礼仪真的早成了习惯,养成教育做得极好。
纵观夫子一生,时刻都在为恢复周礼而努力奋斗。在他的眼里,唯有礼才是维护并且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约束力,所以他提出“克已复礼”的主张,就是要求人们克制内心的欲望,恢复礼仪规矩。今天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又何尝少得了礼呢?
2、自信率真
因为内心深处的广博,因为学养之深厚,所以孔子充满了自信。即使身处逆境,他也从不怀疑自己的能力。孔子在54岁时离开他的祖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漂泊,到处寻找贤明的国君,推销自己的治国之道,其中充满了艰辛和坎坷。但他仍自信满满地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这口气是大了点,但绝不离谱,他曾在鲁国代理宰相,时间不长就把国家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论语通译》电子书1 通用
2008-2009学年度高中语文“论语选读”综合测试卷 粤教版
《论语》原文、译注、评析 人教课标版
《论语》十则ppt98 人教版
《论语》十则课堂实录2 人教版
从《论语》中管窥儒家的教育思想 通用
《论语》十则同步练习12 人教版
傅佩荣《论语》心得电子书 通用
《论语》十则备课资料3 人教版
福建省福州七中2007-2008学年度高中语文《论语》选读测试卷 人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