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900个字。
《囚绿记》教案
化州市新安中学刘海华
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包括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
2、理解“绿”的在本文中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赋予“绿”的深刻思想内涵。(教学难点)
3、结合作者赞美“绿”的历史环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常春藤盆栽。)
同学们知道这种盆景植物的名称吗?(常春藤)这是老师喜欢的一种植物,老师喜欢它的原因有两点,我先说第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二、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他有三本散文集:《海星》,于1936年8月问世;《竹刀》(曾名《溪名集》),于1938年3月出版;19加年8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三个文集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三、字词诠释
〔瞥(pi )见〕一眼看见。
〔了(liǎo)截〕明了简单。
〔涸(hé)辙(zhé)的鱼〕在干涸车辙里的鱼。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
〔急不暇择〕着急得没有时间选择。
〔移徒(xǐ)〕移动;迁移。
〔缘引〕引导。
〔揠(y )苗助长〕比喻不管事物发展的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物弄糟。
〔淅沥(x l )〕形容轻微的雨声。
〔婆娑(su )〕盘旋舞蹈的样子。
〔抑郁〕心情愤恨,不能诉说而烦闷。
〔葱茏(c nglóng)〕草木青翠茂盛。
〔猗(y )郁〕叹词,表赞美。也作“猗与”“猗欤”。
〔幽囚〕囚禁(j n)。
〔攀缘〕沿着物攀爬。
〔蕈菌(x nj n)〕高等菌类。生长在树林里或草地上。
〔烽烟四逼〕战争四起。
四、释题:“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高声朗读、轻声朗读、一个人读,找个伴儿一起读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明确要求:标注段落,圈划疑难字词。或结合课后注释,或同学相互讨论,合作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也可当场求助老师。
五、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教师归纳板书:恋绿囚绿释绿思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