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500个字。
  《科学与艺术》同步导学
  四川何泽彬
  学习内容指要
  1.生字识记
  阐述(chǎn)
  婵娟(chán)
  奠定(diàn)
  轮辐(fú)
  2.多音辨读
  3.形近辨析
  4.词语解释
  意识: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其中的思维是人类特有的反映现实的高级形式。
  潜意识:又称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映。
  抽象: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的属性,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叫抽象,它是形成概念的必要手段。
  自然定律:自然科学对某种客观规律的概括,反映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一定变化过程的必然关系。
  5.作家作品
  李政道,美籍华人,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已发表约200多篇科学论文和报告,出版过专著《场论与粒子物理学》(上册,1980;下册,1982)。自1972年起多次回中国访问讲学,为培养中国青年物理学家作出了贡献。
  6.结构图示
  重点难点精析
  1.分析下面两个关键句子,整体把握课文.
  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解析:此句意思是科学的自然定律,由人的创造性概括和抽象而成,各种艺术品更是人的创造力的体现,没有人的创造力就谈不上科学和艺术,因此,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所谓“真理的普遍性”,对艺术来说,超过时空限制,接受和欣赏的人越多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对科学来说,解释的对象越多,应用得越广泛,就越具有“真理的普遍性”。
  ⑵“艺术,例如诗歌、绘画、音乐等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起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的、已经存在的情感。”
  解析:意思是说,只有用创新的手法,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珍品,也才能唤起深藏在内心的情感。
  2.你如何理解“情感越珍贵,反响越普遍”?
  解析:“情感”指的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反响”是指艺术接受者欣赏者的共鸣反映。
  3.列举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为了说明什么?
  解析:例举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说明不同朝代的不同作者写同一题材的的“月”,虽然有相似和不同却同样感动着不同时代的人们。这就是艺术珍品的“真理普遍性”。为论述科学与艺术的真理普遍性做了铺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