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一新教材教法分析与研究
江苏省溧阳中学/王静忠
摘自:《溧阳教育网》
常州新教材培训会议上得到的一些信息:
(一)
一、认真学习新课标。新课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强调感悟与积累,关于议论文教学蒋家义老师认为武高的林石风老师抓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奔牛高中的周建光老师提到古文教学应注重“积累诵读”,蒋家义老师认为这完全符合中国语文优秀传统也符合新课程改革“感悟积累”的要求。
二、强调以比较阅读为抓手,推进探究性学习。
①从材料来源看,有课本内的比较以及课本与读本的比较,前者如《祝福》《荷花淀》的比较,后者如《荷花淀》与《哦,香雪》的比较。
②要有可比点,角度可以从“生活时代、生活环境、主要人物、群体人物、命运结局、揭示主题”等方面入手。
③比较鉴赏角度不要太杂,例如抓住“时代环境及人物命运就可以展开”。鉴赏角度如果粗分,应当立足在思想层面和审美层面。
④比较鉴赏的最终目的是要弄清主要人物的个性及精神面貌,以及人物命运的结局和未来的可能走向。说到“未来的可能走向”,这句话的提法揭示了新课标强调的探究与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求。
⑤教师引导学生在研究中要敢于发表独立见解。例如王利华老师就主张应当在比较《荷花淀》和《边城》的过程中充分彰显了教学个性。认为:
《荷花淀》外向型,暖色调,暖如荷花;
《边城》内向型,冷色调,冷如碧草。
而对于第二单元的杂文教学,林石风老师的见解就非常有见解,他提出不能将杂文当作简单的议论文来教,应当加强文学性教学,瞿秋白先生曾说过: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评论。以《拿来主义》为例,林老师研究出本文的特色是“三点四性”,即:逻辑推理的严密性,比喻论证的形象性,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生动性,这一归纳考虑到议论文教学与杂文教学的区别和融合,第一点考虑了一般议论文教学的特点,二三两点考虑到了杂文教学的文艺性。
三、个性化的见解不能脱离普遍性的共识。
除了充分彰显教学的个性外,还要考虑教学的共性,一句话:共性的问题不能丢。
例如小说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在鉴赏小说时就要进行扎实的语言训练,因为品味人物是建立品味在语言基础上的。下面举一例:《荷花淀》“夫妻夜话别”场景水生和女人的对话就非常有意思,各有特色:一个是躲躲闪闪,水生一开始说话就是这样;一个是穷追猛打,自然是水生女人。抓取了这样有特色的语言,我们就可以问个为什么来进一步探究了,不难发现:水生怕女人拖累完成任务;而女人语言中则更有内涵,透过语言我们可以感受到女人对丈夫的依恋与敬佩,在敬佩中流露出自豪,那句“你总是很积极的!”说明了一切问题,同时,我们也可感悟到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像水生女人一样的中国女性的深明大义。
(二)
关于对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古文教学的思考
A、存在问题可用“三多三少”来概述,具体指:
1、练习多,读书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