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850字。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安史之乱”及中唐的重大政治事件对诗人的人生及诗歌风格的影响。
  2、  能够了解本专题诗人及其所代表的风格特征。
  3、  初步体会中唐诗歌风格的多姿多彩的风貌特征。
  教学建议
  “安史之乱”是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诗歌风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唐诗由此进入另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中唐诗歌以徘徊苦闷、哀怨惆怅、凄凉感伤为基调,气象内敛。本专题选用了这一时期的六首诗歌,准备采用让学生自学或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寄李儋元锡》《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寄李儋元锡》
  一、简介作者
  韦应物(737—791? ),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早年充当唐玄宗的侍卫,狂放不羁,后来折节读书,应举成进士,任过洛阳丞。曾一度辞官闲居,德宗时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后人称他“韦江州”或“韦苏州”。又因曾任左司郎中,也有“韦左司”的称呼。
  韦应物的诗,以写田园山水著名,部分作品,对安史之乱后社会乱离、民生疾苦的情况,有所反映。
  在艺术上,他效法陶渊明,也受过谢灵运和王维的影响,形成自己的一种自然淡远的艺术特色。有《韦苏州集》。
  二、引导学生诵读
  三、鉴赏诗篇
  李儋是作者的好友,也是一个诗人。作者和他酬唱的作品很多,在《寄别李儋》一诗中说:“宿昔同文翰,交分共绸缪。”可见彼此的友情很深。
  唐德宗贞元初年,作者任苏州刺史,收到李儋的来信,说要来苏州看望他,他看了信很高兴,便写了这首七律来答复友人。
  诗一开始,便用质朴的语言,亲切地叙说别离之情:“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从去年春天花开时节分别写起,说到今年又见花开,睹物思人,很自然地表达了思念之情。
  中间四句,转述自己的情况。“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这两句意思是说:宦海风波多,升降浮沉,吉凶祸福,无法以自料。春色虽好,怎奈心情郁闷,只好独卧床榻,借睡眠以解忧。这两句反映了当时作者的处境不佳,内心烦忧。“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这两句意思是说:自己年已衰老,身多疾病,因此思归田里。再说,自己身为一州之长,也没能替老百姓解除疾苦,使他们安居乐业,在自己的辖区,尚有无衣无食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