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200字。 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高二语文教学案(76)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编写:吕相连 审核:于国松
[学习目的]
1、了解中唐诗的背景知识。能够初步把握中唐诗流派特点。
2、初步体会不同诗歌流派的风格。
3、能够初步分析诗歌的流派特点。
4、能结合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学习重点、难点]
了解并能简单分析相关诗人的诗作。
重点赏析:《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西塞山怀古》
[学习建议]
诵读
阅读关于古典诗歌的鉴赏性文字,以掌握古典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学习时数] 3课时
[背景知识]
一.中唐诗歌概况
中唐(762—826):自代宗大历元年(公元七六六)至文宗大和九年(公元八三五年)。这是中唐时期。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社会上疮痍满目,宪宗元和时期国家实力有所增强,平定了两个藩镇,这就是史家所谓的‘中兴’,对中唐文学的繁荣有很大的刺激作用。德宗贞元和宪宗元和年间,是唐诗发展中几乎可跟盛唐比美的繁盛时期。此期诗歌的派别最多,可分前后两小期:(一)大历,(二)元和。大历前期有元结、顾况等揭发社会矛盾、同情人民疾苦的诗歌,成为杜甫的同调。刘长卿多写山水隐逸,清新含蓄,字句研炼,权德舆推为‘五言长城’;韦应物高雅闲淡,为白居易所称道,皆接近王、孟。大历有十才子之目,他们的诗皆以华美灵秀为宗。《四库全书总目》云:‘大历以还,诗格初变,开、宝浑厚之气,渐远渐漓,风调相高,稍趋浮响,升降之关,十子实为之职志。’(《钱仲文集》)这个评断是中肯的。独李益的七绝,音节神韵,可追王昌龄、李白。后期元和,诗歌又出现第二次高潮,突破了大历诗人的狭窄天地,显现出多种流派和多种风格。就其趋向而言,主要有两大诗派:一是写实讽谕诗派,即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新乐府诗派;二是险怪奇崛诗派,以韩愈为领袖,著名诗人有孟郊、贾岛、卢仝、姚合。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一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在这个诗派里,他的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乐府,有写得好的,如《卖炭翁》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白居易既写有大量的讽喻诗,也写了不少闲适诗,而艺术上最成功的,是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他们的艺术趣味既不同于韩、孟,也不同于元、白,而有着自己的特点。
韩愈致力于诗风的革新,力矫大历十才子的平弱诗风。他学习李、杜,继承并发扬李白豪放和杜甫沉雄的传统,他的诗驱驾气势,崭绝崛强,万怪恍惚,采取为文作赋的笔调,铺张扬厉,议论纵横,开创了奇险生新的风格。他的表作有《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石鼓歌》、《山石》等。而思苦奇涩、硬语盘空的孟郊,备受韩愈的推崇。属于这一派的还有卢仝、刘叉、贾岛、李贺等人。他们各以自己独具风格的作品丰富了诗歌园地,其中李贺以浓丽的色彩、出人意表的想像,警迈奇诡,绝去翰墨畦径,尤为杰出。
二. 中唐诗歌大约有以下几派:
一是由白居易以及前于他的元结、顾况,与他同时的元稹、张籍、王建等诗人组成的,其中因元稹影响较大,故尔后人习惯称他们为“元白诗派”。这一派以浅近通俗为主要特色,尤以善写新乐府著称。
二是以韩愈、孟郊为代表,还可以包括贾岛、姚合、刘叉、卢仝、马异,以至著名诗人李贺,史称“韩孟诗派”。这一派以险怪奇特为主要特色,其诗排奡瘦硬,以至艰涩峻刻。
三是以韦应物、刘长卿为主的大历诗人和柳宗元。这派诗人以清丽淡远为主要特色。韦应物与柳宗元并称“韦柳”
2. 刘长卿以五言诗享誉当时,自诩“五言长城”
3. 孟郊不但生活艰苦,作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