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40字。
“作文审题训练”教案
武汉市光谷第二高级中学 陈学富
【教学要点】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了解高考作文审题原则。
3、掌握高考作文审题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高考作文审题的技巧。
【教学方法】讲练议结合
【教学过程】
一、审题方略
考场作文的审题一般从题目(或话题)、材料、提示和要求四个方面人手,重点在于把描写作范围、写作重点,掌握作文限制,找出写作意图和写作的切人点。
方略一:从题目或话题中把握写作的着力点。
高考作文中的题目或话题是对考场作文内容的严格限制。因此,审清题目或话题,就可轻而易举地把握住写作的着力点。
1、如果题目或话题是一个字或一个词语,就要搞清这个字或这个词语的含义以及它所涉及的范围。
如2005年北京卷作文题:以<说“安”)为题写一篇作文,“说”表明让写的是议论文体,“安”的范围很广,如“安定…‘安分”“安静”“安宁”安逸”“安谴”“安乐”“安全”“平安”……在众多的带“安”的词语中,选出一个自己有话可说的词语,进行分析议论,这就是写作的着力点。
又如:2005年重庆高考作文•自嘲”,其含义是自己嘲笑自己,写作范围只能是自己,而不是他人,是对自身缺点和自身不利处境的富有智慧和幽默感的认识,这就是文章的着力点。
2、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偏正词组,除搞清中心词的含义外,还要注意其限制成分所限制的内容,而且限制词就是写作的着力点。
如2005年山东试题<双赢的智慧),它的着力点不在“智慧”上,而在“双赢”上。所谓”双赢”,就是双方互相主动帮助他人、互相受益的事情。
3、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或几个并列概念,那么辨明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写作的着力点。
如2005年全国卷Ⅱ以《位置与价值》为题写一篇作文,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的关系:找准自己的位置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价值,如对自己缺乏认识,找不准自己的位置,就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明白了这种关系,也就知道了写作的着力点。
4、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动宾(动补)词组或一个句子,着力点在动词(或谓语)上。
如2005年天津卷作文题:(留给明天),“留”就是文章的着力点,到底留什么给明天呢?放飞的理想,可以写许多内容。又如2005年辽宁卷作文题:《今年花胜去年红)着力点在“胜”上,可以运用对比方法写出生活的今胜昔,事物的新胜旧,人物的坏转好。
5、如果话题或题目是一个问句,着力点在疑问词上。
如”历史岂容篡改”着力点就在“岂”上,从这一“岂”字上,我们就可知道,对“篡改历史”的行径应持坚决反对和彻底批判态度。
6、如果试题是一个不完整结构,着力点就在省略部分上。
如“假如给我………”究竟给我什么,这是考虑的重点。从“假如”来看,应是现实生活中还未实现,只是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至于这个东西是什么,我们就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填补。比如给我“一双慧眼”,就可写用它来辨别真伪优劣、区分好坏敌友,以整治不法之徒;维护人民和国家利益等。
方略二:从材料上把握试题隐含的信息点。
作文的材料不仅具有引出话题(或题目)、阐释话题(或题目)的作用,而且它还具有提示写作的功效。因此在写作前,一定要搞清材料写的是什么,隐含着什么信息,这样才能摘清内容上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