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00字。一、教学目标
  1.介绍作者,了解诗歌内容(知识目标)
  2.分析诗歌层次,总体梳理诗歌内容(能力目标)重点
  3 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情感目标)难点
  二、教学过程
  ㈠ 导入:我们上学期学习了白莽的《别了,哥哥》以及《血字》,这些都属于感情激烈奔放的爱国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风格截然不同的诗歌——戴望舒的《雨巷》。
  ㈡ 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3.5-1950.2.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9年4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建国后,在新闻总署从事编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㈢ 难读字整音
  彳亍 :(chi chu)慢步走,走走停停。  
  圮(pi) :毁坏、崩塌。
  太息(tai xi):叹气。
  ㈣ 请同学朗读诗歌。
  (五)分析诗歌
  1 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这首诗歌美吗?
  这首诗很美。齐声朗读,再一次感受诗歌的美。
  2 背景
  这首诗发表在1928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极度的苦闷,使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
  3总体梳理诗歌内容
  明确: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美感却又充满着浓重忧伤的抒情意境。现在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歌,一起感受诗歌的意境。
  首先第一段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梅雨季节小巷深处的阴沉图景:悠长寂寥的巷子,绵绵不尽的细雨,灰蒙蒙雨帘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的抒情主人公。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心中怀着一点朦胧的希望,想遇上一位丁香一样的姑娘。(第1节)这究竟是怎样一位姑娘呢,我们继续往下看,她既有丁香一样的色彩和芬芳又忧愁抑郁。她与诗人一样“冷漠,凄清又惆怅”。哀伤的心情和寂寥的雨巷相融合,使诗中凄凉的意境更加突出。(第2、3节)终于,诗人期待的姑娘如梦幻般的出现了,她美丽结着愁怨。,默默地“走近”,投出了“太息一般的眼光”(第4节)等诗人跟踪而去,姑娘却象梦幻一样消失在雨的哀曲里了(第5,6节)在最后一节里除将“逢着”改为“飘过”之外,诗句与音节与第一节完全一样,诗人低回咏唱中叠往复,一个失意者的孤独和惆怅跃然纸上。作者的感情是低沉的,感伤的,但他并没有放弃追求,仍在继续希望着,追求着。(我希望……)
  4段落分析
  一 (1) “我”希望遇见丁香姑娘。
  二 (2-6)“我”遇见丁香姑娘。
  三 (7) “我”希望再次遇见丁香姑娘?
  6朗读全诗,分组讨论,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得最好?为什么?下节课把结果向大家汇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
  2,
  一、导入
  同学们,上一堂课老师给你们布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