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8420字。2011届山东省成功中学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百舸(gě)      支撑(chěng)        箕(jī)踞        悄(qiǎo)无声息
  B.青荇 (xìng)     给(gěi)以          骨髓 (suǐ)      西风东渐(jiān)
  C.遒劲(jìn)     菲(fěi)薄          溯(sù)流        风雪载(zài)途
  D.忤逆 (wǔ)       青苔(tāi)          忸怩(ní)        睚眦(zì)必报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寥廓    义气用事    攻城略地    篱墙颓圮
  B.榆阴    飘泊无依    揠苗助长    秋毫无犯
  C.保姆    春意阑珊    剑拔弩张    遗害无穷
  D.家具    文采蜚然    民生凋敝    披荆斩棘
  3.填入下列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有人说《断章》是在“装饰”两个字上做文章,暗示人生不过是互相装饰,蕴含着无奈的悲哀。卞之琳却____,他说:“这虽是抒情诗……是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一__的意境。我当时爱想世间人物、事物的____,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人可以看风景,也可能自觉、不自觉___了风景。”
  A.不以为然   刹那   息息相关   点缀   
  B.不以为然   霎时   休戚相关   衬托
  C.不以为意   刹那   休戚相关   点缀   
  D.不以为意   霎时   息息相关   衬托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1926年4月至6月,徐志摩在《晨报副刊》上主编11期《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对新诗的发展产生过很大影响。
  B.情景交融是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而不是写景和抒情“两张皮”。
  C.这两首诗都是首尾回环的结构:第1节与第7节基本相同,形成首尾照应。第2至第6节是诗人思绪发展变化全过程的概括。
  D.意象的生成可分为两种形式:其一是主观意象;其二是客观意象。意象的表现形态可分为两种创作倾向。
  5.下列各项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奥运经济是奥运会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的资源优势和奥运会创造的商机,所开展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B.网络时代,内容丰富、健康向上的电子图书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带来方便、快捷、高效的阅读新方式,同时,数字图书馆等网络文化平台也将成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
  C.个性化的缺失成为短信发展的瓶颈,因为太过普及,因为大部分是写手创作,再有创意的短信,经过几轮传播之后,也都会遭遇“审美疲劳”。
  D.当前收藏市场空前活跃,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造成的,人们的文化、精神需求愈加广泛,加上人们手中有了收藏文物的活钱,使得关心和参与收藏的人越来越多。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诗的境界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过际的混整体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实际的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神领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纯粹的诗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的心所观境是孤立绝缘。心与其所观境如鱼戏水,忻合无问。始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