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5110字。
高考复习扩展语句教案
江苏省仪征中学鸦元锋
◆考点解读
“扩展语句”是2000年新增的高考考查形式,基本要求是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简单凝练的语句或一组词语,扩展成具体明朗、丰富多彩的语段。该题型立意在能力,出现之初考查形式较为单一,比较类似于“扩句”,仅是通过扩展语意或语境使简单的、抽象的、概括的句子尽量丰富、形象、具体起来,侧重考查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008年高考,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分析和联系能力;多呈实用性,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应该说考查方式呈多样性,是高考试卷中的一块“改革试验田”,也是复习迎考中的一个难点。
练好基本题是我们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我认为应该侧重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训练:一、中心式扩展,要以提供的中心词(主题词、关键词)为内容,通过联想想象,加以阐释、发挥、引申,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语段;二、情景式扩展,可根据情景和重点内容进行描写性的扩展。前者注重逻辑分析和推理,表达方式上侧重议论;后者注重形象表述的能力,表达方式上侧重描写。
◆重点难点
“扩展语句”,具体的解题策略与方法有如下四点:
一、明确题意规定的扩展方向。扩展语句要仔细阅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语意语气、审美情趣等的制约,明确语句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比如2008年广东的试卷,要求考生围绕一幅剪纸进行扩展,其扩展方向是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然而很多考生仅仅是对画面用了两种修辞作了简单地说明,而没有把握好以“画面”为扩展的基础,以“情深”为扩展的重点这个方向。我们看:
右边是一幅剪纸画。请以其中一个人物的身份写一段文字,表现画面“情深”的意蕴。要求语言鲜明、生动,运用两种以上(含两种)的修辞方法。
二、寻找可以扩展的语言空间。明确了扩展方向之后,寻找推敲原文中说得比较简洁、比较含蓄、高度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确立为扩展空间。
三、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明确了扩展重点,要运用再现想象,复现原句所创设的情景,运用创造想象,进行合理扩展。
1.合理想象具体情景。一般来说,语句扩展题都会对扩展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或提示,考生可据此展开描写并扩展。如2008年全国卷就是围绕“畅想奥运”进行扩展:
红星中学高一(2)班将召开“畅想奥运”的主题班会,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请你补出中间部分。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有文采。50个字左右。(6分)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召开一个“畅想奥运”的主题班会。
50
希望大家踊跃发言,表达我们对奥运会的祝福与期望。
2.合理想象具体细节。描写可以使要表达的内容更具体、真切,从形象上丰富原文内容。而细节描写可以使内容得到更为细致的描绘,有助于增强内容的真实性。例如,“他朝前走去”,可扩展为“他慢慢地直起身子,看了她一眼,转过头,一步一拐地朝前走去,走去……”。这样扩展后的语句描绘了一个真切的情景,它像一个特写镜头,把“他”走去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四、运用恰当的扩展技巧。我们看2008年安徽卷:
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扩写成一段话。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要求: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②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③不少于80字。
这里要求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同时要求考生运用“至少运用两种不同的修辞方法”,因此,用足用齐扩展技巧十分重要。除了满足命题需要的技巧,我们还要注意运用如下语句技巧:①连缀法,即对提供的一组词语加以连缀,按要求在隔断处有侧重地补充必要的内容;②插入法,即在指定的句子前或后直接插入一些语句,使原语句的语言单位得以扩展,使指定语句的语意更加丰富;③添加法,即在指定语句内部添加一定的语句,选择恰当的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词语来修饰中心词;④修辞法,即对所给定的内容,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重新加以润色;⑤综合法,即在实际操作中,以上扩展法并不都是独立运用的,常常要多管齐下、综合运用。
“扩展语句”,常见失误有如下四点:
一、偏离重点虽然扩展语句是为了把句子扩充得丰富、充实、鲜明、形象,但这些都必须以“合乎要求”为前提。否则,笔下洋洋洒洒,内容却离题万里,同样不可能获得好的成绩。例如2001年全国春季考题:
根据以下规定的情景,以“起跑线”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6分)
情景一:田径场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二:人生某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情境一时,有的同学写成:“运动员站在起跑线上,随着裁判员的号令,各就各位,那充满着健与美的肌体的力量即将燃烧,饱蘸胜利信心的眼神坚定地注视着前方。”写情境二时,有的同学写成:“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很重要,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延续,又都是后一个阶段的开始。”这些答案语言不可谓不优美精辟,但是忽略了题干中的“以‘起跑线’为重点”这一限制来写,偏移了要求的重心,不能得分,这样的教训值得我们认真吸取。
二、不合语境扩展语句一般都明确给出或通过前后文提示出一定的语言环境,有的考生漠视语境,往往也是徒劳无功。例如2004年高考北京卷第25题:
照应给出文句的意思,续写一段话。
听高雅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你看______________。
某考生续写的一段话是:“有的没落王朝的统治者却喜欢听靡靡之音,腐化堕落,以致于国破家亡,真是可悲呀!”这样的答案就是忘记了辨析语境:前面说的是“听高雅的音乐”可以产生很好的效果,接下来,“你看”自然是提示你具体写写听高雅音乐所产生的好的效果,应该从正面去例证,这位考生却从反面写听不好的音乐的恶果,以致扩写不合语境了。
三、缺乏意蕴 有的同学的答案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符合扩展的要求,但整个扩展的内容缺乏意蕴,描写呆板,语言空洞,联想缺少新意与活力。例如:
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情景一:毕业典礼上/同学们/歌声
情景二:考试前夕/我/歌声
有的同学描写情境二时,写成:“考试前的晚上,我吃过晚饭,出去走了一会儿,听到了一阵悦耳的歌声,让我的心情得到了放松。”这样的答案构思较为平庸,语言苍白无力,仍不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四、不合逻辑扩展语句,要讲究分述与主题词之间的照应,讲究逻辑关联紧密,在有限的篇幅内典型有力地阐发,不能敲边鼓,含糊其辞;更不能偏离论点,不合逻辑。例如2002年高考北京卷第25题:
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