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640个字。
《生命的舞蹈》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试用本)》(七年级第二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二十八课《生命的舞蹈》。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以“人贵有精神”为主题,选编了《十六字令》、《七根火柴》、《生命的舞蹈》《清塘荷韵》《永远未完成》等几篇相关的文章。这些文章角度各异,向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生命的形式和意义,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开阔视野,积累、感悟、探究与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生命的舞蹈》描写了一对身处逆境但依然对生命充满信心的残疾夫妇,传达了一种热爱生命、笑对挫折的乐观精神,对于引导学生如何看待和面临挫折,思考、体验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培养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生命的舞蹈》是一篇充满着人生哲理的散文。身体残缺的舞者,用生命的激情跳起了“火一般忘情、热烈”的舞蹈;生活贫困的舞者,把艰辛的劳动舞成了生命的欢歌。本该让人恻隐和悲悯的他们,却让自己的的生命张扬着自尊,迸射出激情,毫无顾忌地表露了对生活的热爱。从他们身上,作者让我们认识了生命的本质。“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在人类的生命史中,无论是平坦还是坎坷,生命总是快乐和幸福的。当生命舞动起属于自己的高贵和美丽时,我们涌起的是对生命的景仰。文中采用由事入理的结构,从身体残疾的舞者和生活贫困的舞者的生活情景,引发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体悟出了“生命的本质就是舞蹈”:即“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唱歌、都会欢乐的原因。同时,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蕴涵丰富的思想内容,更值得让学生品读、感悟。文中描摹的情景、抒发的感受虽然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距离,但还是应该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通过阅读感悟、对话探究等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促进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与理解,树立起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积极意义。
2.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本着面向全体,让学生主动发展的原则,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确立教学目标。上课前,先摸清学情,依据新课标及本单元要求,结合本文的上述特点,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一是了解本文由事入理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整体感知能力;二是通过朗读品味,体会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句的含义和作用;三是理解文中对生命本质的阐述,感受生命的意义,促进学生进一步形成健朗、乐观的生活态度。
这样,本文的重点是:深入文本,体味、品读具体段落词句,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歌颂生命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文章通过文字所表达的“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的“生命的本质”这一观点,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是确立实施教学重点与难点的依据,文中的情景、感情与初一学生,特别是城市里孩子的学习生活有一定距离,但通过关键句的品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可以理解的。文中哲理性的语言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文采与想象力,但理解“火一般的舞蹈”、“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