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330字。
  中考总复习笔记(5)
  重庆市万州区走马初中2008级9班
  罗化请
  第一部分  语文知识与运用
  (五)常用修辞格
   《考试说明》要求:
  6.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 复习方略:
  1.对于修辞知识的把握,首先能准确判断语句所用的修辞,但考查的重点为在动态环境里对辞格的运用,也就是说概念考得少,关键在于灵活运用——自己运用辞格写出优美的语句。(因在“仿写句子”中有相关训练,所以本复习可点到为止。)
  2.复习时教师应讲清以下几点:
  ①比喻与比较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比较仅是双方在程度、范围等方面的对比或类比。
  例:妹妹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比喻)
  例:他比他爸爸还高。(比较)
  ②比喻有明喻(比喻词通常如“像”等)、暗喻(比喻词通常如“成了”、“是”等)借喻(比喻词通常不出现)之分。
  ③比喻与借代
  比喻一般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且喻体和比喻词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项。
  借代通常直接以相似体替代本体。
  例:她像圆规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比喻)
  例:圆规尖叫着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借代)
  ④一般疑问、反问和设问
  一般疑问通常是提出问题,别人解答。
  反问质问他人,答案却在问题中。
  设问通常是自问自答。
  ⑤排比与反复
  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义相近的语句组成。
  反复通常由两句或以上字同义同的语句组成。
  例:《周恩来年谱(1949——1976)》详细记述了周恩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期间的重要业绩、主要思想和作出的重大贡献;反映了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而进行的艰辛探索;表现了周恩来为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殚精竭虑,无私奉献,顾全大局,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再现了周恩来日理万机,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日夜操劳的感人情景和非凡的管理国家的才能。(排比)
  例:无耻啊,无耻,这是特务们的无耻,恰是我们的光荣。(反复)
  ⑥夸张有夸大和缩小之分
  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例:闰土的见识广博,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见到的只是四角的天空。
   练习
  1.选出与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组(    )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
  ○1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