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720个字。
《雪》说课材料
(一) 说教学理念:
一般来说,语文学习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面,那就是“文字”、“文学”和“文化”。首先,只要识字,我们就可以了解文章内容,这是最浅层面的阅读;深一层的,是鉴赏其写作技巧、语言风格等,即对作品文学性的欣赏;而语文课的“内核”,应该是在文化层面。言为心声,文学作品实际上是作者一种人生态度的流露,文学活动也就是人们用文字来提升生命觉悟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靠丰厚的语文底蕴去陶冶学生,来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但是,语文课毕竟不是思品课,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必须借助于对文字的品析和对文学的鉴赏,因而这三个层面既是逐步深入又是互相融合的。
(二) 说教材
散文诗《雪》是鲁迅作品中为数不多的色彩明丽的文章之一。文中对江南雪景的描绘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对朔方的雪更是倾情讴歌,极力赞美。美丽的雪景,美丽的文字,都吸引着我们去欣赏,去品读。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那又是怎样的情感在驾驭着这些美丽的文字呢?我想,我们可以借助文字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去感受他那虽然孤独但仍不屈抗争的精神,并以此激励自己去努力去奋斗去创造自己美好的人生,这应该是阅读本文以后最大的收获。
(三)说学情学法
学生中有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鲁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和语言魅力如何凸显出来?作为中国新文学基础的首席奠定人,其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独创性如何体现出来?如何让这一代学生体悟到作品强大的生命活力?是教鲁迅作品首先应想到的问题。我告诉学生的话:鲁迅先生是最典型的、最有魅力的中国男人!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还是非常喜欢鲁迅的。但是,其蕴意深刻的作品对于现代学生来讲生晦、隔绝。所以,在对鲁迅先生的作品赏析时,对学情分析是不容忽视的。这是学生认知的现状,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较大的难点。
所以,消除学生的畏怯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是本文的一大关键。1、要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感悟画面美,把握感情。2、品味散文诗的优美语言。“披文以入情”,揣摩、品析精采的语句,加强语言积累。3、用心感受,深入体验,通过仿写形成个性化的评价。
(四)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①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品味诗化的语言美
②生成雪景图,感牾画面美,比较南方雪和北方雪的异同
③理解景语皆情语,领会感情,体悟主旨
④通过仿写,深入体验,获得独特感悟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品味诗化的语言美,感牾画面美
[教学难点] 理解景语皆情语,领会感情,体悟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