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9720字。
  山东省和兴中学2010届高二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共33分)
  语言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吮(shǔn)吸 蠕(rú)动 力能扛(gāng)鼎 茕(qióng)茕孑立
  B.捧袂(jué) 付梓(zǐ) 接踵(zhǒng)而至 模棱(léng)两可
  C.逾(yú)越 粗糙(zào) 鹤汀凫渚(zhǔ) 心有余悸(jì)
  D.岑(cén)寂 出岫(yòu) 蛊(gǔ)惑人心 臭名昭(zhāo)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锱铢    庇祐    买椟还株    学而不厌,晦人不倦
  B.糟粕    沮丧    迴肠荡气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C.乞祷    娇嗔    委曲求全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D.撮合    蕴藉    拔木转石    君子一言,驷观难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
  A.虽然消委会等机构对“打折商品不予退换”等“准霸王条款”的讨伐声从未间断,但这一条款一直以来依然被不少商家当成“挡箭牌”。
  B.虽然平时工作很忙碌,但只要有时间,我就整顿家务,让家里变得洁净、整齐、漂亮。
  C.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具有综合性人文性质的语文教学又必然首当其
  冲。
  D.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
  展的重要保证。
  B.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C.铭文中记载有关西周王朝单氏族内容的铜器,在这27件眉县青铜器发现之前已先后
  出土了40多件。
  D.我校这次为四川地震灾区募捐的活动,得到了许多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积极响应,在不到以天的时间内就募集善款三万余元。
  阅读与鉴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汉学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存在。德国汉学家奥托•弗兰克最为宽泛的定义,或许最容易得到认同,即汉学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作为一门学科,汉学的内核比较清晰,边界则相对模糊。这与汉学发展情况有密切关系。日本在14—15世纪萌生了传统汉学,作为一种区域性汉学,它的历史有700来年;从1582年利玛窦来华算起,传教士汉学的历史约为400余年;以1814年法兰西学院设立第一个汉学教席为标志,学院式、专业化的汉学已走过了将近200年的历程;“二战”之后,美国汉学转向对现代中国的关注与研究,至今也有了60多年的学术积累。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各种形态的汉学研究当然各有不同;然而,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一代代汉学研究者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在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应当共同持守一个内在品质——对话精神。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就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不同文化又包含诸多相似的元素,有共同的追求和理想。“汉学”这门学问,正是以差异为前提,以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为基础,启发着文化间的对话和共识。
  对话赋予了汉学深远的文化。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被认识和想象的对象,更是通过这种认识和想象加强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观照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底蕴。
  5.下列关于汉学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汉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研究,这是多数研究者可以接受的说法。
  B.汉学虽然有容易得到认同的宽泛定义,但具体的发展进程又使它的边界相对模糊。
  C.汉学的历史分为区域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式、专业化汉学,美国汉学四个阶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