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270字。共1课时。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教学重点:
1、认识沙皇政府忠实卫道士们的反动腐朽的本质。
2、理解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
3、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
教学方法:反复阅读、研究性学习、联系实际扩展作品丰富的内涵
学法指导:
1、先整体把握文章,疏通一些疑难词语,同时提供一些背景材料。
2、由外表逐步深入认识其可憎的内心,注意“笑—思—悟”的过程。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设计
先给学生出示一首讽刺诗《“老掌柜”难舍芭蕉扇》(陈显荣):“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仅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与他相似。他们害怕变革,苟且偷安。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人,即别里科夫。
二、解题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的钳制日益加紧,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享受不到起码的民主权利。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特殊性格的人。别里科夫是被警察制度吓破了胆的满心恐怖的可怜虫形象,整天提心吊胆,怕出乱子,怕人告密,连一张漫画都把他吓得六神无主,唯恐“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这个畸形典型从侧面暴露和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剥夺人民自由的罪恶。
三、整体感知作品,了解故事情节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一(1-4):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
二(5-倒数第三段):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及最后失败。
三(最后两段):写别里科夫之死。埋葬了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别里科夫”。
四、研习小说第一部分
学生默读、讨论:
1、别里科夫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
生活方面的“套子”(有形的):①衣着打扮;②生活习惯。
思想方面的“套子”(无形的):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逃避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