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课时,约2740字。
  14、《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诗歌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 
  2、了解《诗经》概况、代表作及其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4、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教学重点】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背诵课文,默写名句。 
  【教学难点】了解四言诗的节奏和押韵。
  【课型】精读课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解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同学们,大家听过这几句诗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原诗出自哪里的呢?好,让我来告诉大家吧,它们源自《诗经》“爱情三部曲”之一的《蒹葭》。爱情并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它自古便存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的一首民间情歌,了解古代人们的爱情。
  二、介绍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近500          
  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诗歌创作多用现实主义手法。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十五“国风”占160篇,多是各个诸侯国的抒情性的民间歌谣,后人把“国风”与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后多用来泛指文学;“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主要有三种表现手法(引号内容为朱熹《诗集传》语)。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即铺陈叙事(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静女》主要运用的正是“赋”的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借物托情。如李季《王贵和李香香》:“一对大眼水汪汪,像露水珠在草上淌。”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如李季《王贵和李香香》:“二道糜子碾三遍,香香自小就爱庄稼汉。玉米开花半中腰,王贵早把香香看中了。”
  风、雅、颂、赋、比、兴,文学史上合称“六义”。
  三、全班同学朗读一遍: 
  由于两首诗中生僻字、难读字比较多,学生诵读可能比较困难。朗读时力求咬准字音,做到基本 
  流畅。教师作出评价并鼓励学生。
  四、教师正音(投影展示),并范读、介绍诵读方法: 
  邶:bèi   姝:shū   隅:yū   见:xiàn   踟蹰:chì chú    娈:luán    炜:wěi 
  说:yuè   怿:yì    归荑:kuì tì    洵:xún  
  四言古诗一句有两个节拍,范读时注意诵读节奏,节拍处应注意停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