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七年级上六个单元的单元测试和评分标准,约18640字。
  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测试题
  zxj5570580
  一.积累运用(15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凝成(níng)  喧腾(xuān)  迂回(yū)  训诫(jiè)
  B. 迸溅(bèng)  伫立(zhù)  伶仃(dīng)  鹤唳云端(lì)
  C. 绽放(diàn)  蹲下(dūn)  土砾(lè)  盘虬卧龙(qiú)
  D. 挑逗(tiǎo) 啜泣(chuò) 着眼(zhuó) 仙露琼浆(qióng)
  2.选词填空。(4分)
  清清楚楚  仔仔细细  规规矩矩  踏踏实实
  在语文学习中,字要          地写,话要          地说,课文要          地读,练习要          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写。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1)《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我”童年时一次“      ”的经历,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哲理。
  (2)杏林子,本名      ,女作家,在          课文中,突出了生命意识这一主题。
  4.默写。(2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果如鹤唳云端。
  (2)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两句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来。(两句不能出自同一首)(2分)
  6.下面的对联各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2分)
  (1)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
  (2)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
  二.文言文阅读(22分)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           。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7.照原文内容,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3分)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5分)
  (1)以丛草为林                  (        )
  (2)凹者为壑                    (        )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        )
  (4)鞭数十 (        )
  (5)驱之别院 (        )
  9.翻译句子。(1分)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0.作者为什么把癞虾蟆看成是“庞然大物”?(2分)
  11.从选文中举一例说明作者幼时的童趣。(3分)
  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①界。禹凿山断门一里余。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每岁季春②,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
  语文七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14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5分)
  扒窃(      ) 玷污(       ) 堕落(      )剔透(      )  禀告(       )
  洗zhuó(     )  牙yín(      )  贪lán(      ) 蹂lǐn (      )  cǜ (      )然
  2. 判断对错。(2分)
  A.《理想》一诗,选自《流沙河诗选》,作者是流沙河。
  B.《行道树》和《第一次真好》两篇短文都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并且都是以物喻人。
  C.寓言,是用真实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一种文学作品。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此书的作者是儒家的创立者孔子。
  3. 按要求填写。(1分)
  我国民间有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论语>十则》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一句是                                                          。
  4. 语言运用。(2分)
  请你为某旅游胜地设计一则告示来提醒大家注意保护环境:                               
  。
  5. 写出下列《水浒传》中人物的绰号。(4分)
  林冲——(      )张清——(      )鲁智深——(      )李逵——(      )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 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2分)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思而不学则殆。
  ④其恕乎
  7.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⑵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语文七上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 (第3题每小题2分,其他题每题2分,共16分)
  1.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           镶边             唱和               枯涸 
  2.依据下列词语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黄yùn       zhù 蓄         níng 神                   清 liè 
  3.依据上下文提示默写. 
  ①现代诗人、评论家       所写的诗歌《秋天》,以一幅幅生动鲜明的画面,构成一组绚丽多彩的乡村晚景图。诗中以拟人化的写法,写到:“秋天         在农家里”、“秋天
  在渔船上”、“秋天          在牧羊女的眼里”。
  ②《观沧海》作者是          (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中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
  ,                      。 
  ③《钱塘湖春行》一诗描绘了西湖早春的美好风光,请找出诗中描写莺歌燕舞的名句     
  ,                      。
  ④古诗词中为了押韵或对仗等原因,经常运用了“互文”的修辞。请从《西江月》找出这样的诗句:                                                      。(1分)
  4.默写《春》一课中两组优美的排比句.
  ①描写春花色彩美:             ,            ,            。 
  ②描写春雨形态美:             ,            ,            。
  5.在下列语句后面的括号内,写出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①有许多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 
  ②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 
  ③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一)诗歌欣赏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语文七年纪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给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骸(    )骨       静谧(    )    窗扉(    )      逾(    )时      
  轻yíng(    )    崩tā(    )    葱lōng(    )   一叶gū(    )舟     
  2.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不少借用明月传达亲情或友情的名句,例如:        (人名)的“                                       ”。(2分)
  3. 在下面得空格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2分)
  这一小步   对一个人来说   是小小的一步   对整个人类来说   是巨大的飞跃。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经过几个月的培训, 使我掌握了使用多媒体的技术。
  B能否努力学习,是我们取得优异成绩的保障。
  C早晨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D房内飘出一股龙井茶的清香。
  5. 根据材料答题。(4分)
  苏东坡嘲笑其妹苏小妹写诗道:
  未出庭中三五步,额头已到画堂前。
  几回拭泪深无底,留却汪汪两道泉。
  苏小妹回敬一首嘲笑其兄道: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未流到腮边。
  口角几回无觅处,萋萋芳草掩洞天。
  兄妹俩各抓住什么嘲笑对方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6. 根据下面的语境,写一句通顺、连贯、得体的话。(3分)
  期中考试临近了,小明却还看电视,这时妈妈走过来,生气地说:“马上就要考试了,你居然还在看电视?小明说:“                                       。”
  7. 与“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一对联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              ,其作者是             。(2分)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一)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
  语文七上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10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虐杀(  ) 恍然(  ) 寒颤(  ) 霎时(  )
  2.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2分)
  3.美丽的雪花可以是“撒盐空中差可拟”可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你知道哪些描写雪的诗歌吗?写出一句。(2分)
  4.根据自己的积累,写一则50字左右的“鲁迅简介”。(2分)
  5.在下面的横线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2分)
  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重在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其中挺拔的一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求无愧地做云朵中祥和的一朵。虽是一棵,却抗击风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这样的人生也就够了。
  二.文言文阅读(26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解释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与友期行           ②去后乃至        
  ③相委而去           ④下车引之        
  语文七上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 积累运用(每题2分,第8题4分,共18分)
  1.选择下列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炫耀(xuàn)  滑稽(jì)  陛下(bì)  头衔(xián)
  B  随声附和(fù)  鲛人(jiāo)  女娲(wā)  澄澈(chè)
  C  骇人听闻(hài)  孪生(luán)饶头(ráo)  跛腿(bŏ)
  D  莽莽榛榛(zhēn)  哞哞(mōu)  御聘(yù)  爵士(jié)
  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自己吹喇叭和打鼓,比喻自我吹嘘(        )
  ②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        )
  ③走路不稳的样子(        )
  ④草木丛生的样子(        )
  3.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塞翁失马                                                      
  ②骇人听闻                                                      
  4.大自然美丽的湖光山色涤荡了我们的心胸,让我们心清如水;愉悦了百鸟的性情,使它们在山林间尽情歌唱。这真是“                   ,                    ”(填写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的诗句)
  5.朱熹在《观书有感》表现作者哲理性思考的句子                                                                 是                      ,                         。
  6.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奋著书。如果要送他一幅书法作品,用曹操的诗句“                     ,                      ”作为内容就很合适。
  7.想想看,下面一段文字中甲、乙、丙、丁四处应填入的诗句各是什么?选择答案,将其字母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甲)”到了唐代,竹诗竹画大为兴盛。萧悦工于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乙)”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丙)”韩翃的《秋斋》:“(丁)”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音。
  B.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C.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
  D.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竹茂矣。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  丁__________
  8、好的写景散文,总是景中有情,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话,要求语言含情。(4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