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70字。
《伶官传序》教案
山西襄汾中学王跃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原、赐、负、抑、遗、系6个实词
2.积累归纳:与、其、归、易、告5个词的义项和用法。
能力目标
1.学习掌握词类活用的文言语法现象(名词活用为动词)。
2.体会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并背诵课文第三段。
德育目标
理解“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语的深刻含义,及其对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
识记11个词语,掌握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特征,学习正反说理突出中心论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本文是“传序”,所以众多的史实都是正文的主要内容,这里可简约地点到即可,也正因如此,给阅读带来一定的困难,成为学习的难点,只要对涉及的人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
●教学方法
1.《伶官传序》中的纷繁的头绪,众多的史实,往往让学生们搞不清楚,教师也不易找到解决课文难点的好办法,教学效果住往不尽如人意。受《庖丁解牛》中语句“依乎天理,批大郁导大窾,因其固然……”的启发,力求找准一个进刀的窾部,创设愤悱情景,让学生在积极思维中明了该课文由时到事,由事及理,最后导出教训的写作特点,所以要花点时间读注释。
2.文章一开始就用反问形式提出中心论点,同时简明地举出史实来论证论点,而后正反对比深入论证,最后引出教训,可以先掌握警句和对称句来带动完成。
●教具准备
1.课文录音带、录音机、投影胶片、投影仪。
2.设计本文内容涉及的史实资料简明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利用注释、工具书,了解作者及其作品,朗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理解作者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苏洵在《六国论》中论说六国灭亡的原因,以借古讽今的写法,讽谏宋王朝要以六国为鉴,勿蹈六国覆辙。今天学习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也是借古讽今,总结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现在听录音,轻声跟着阅读,思考庄宗李存勖17岁后发生在他身上的有什么事。
二、解题
同学们根据注释,谈谈作者与《新五代史•伶官传》,教师补正。
明确: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谥号文忠。欧阳修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并且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式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并且提拔和奖掖后进,著名的古文学家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等都出于他的门下。他是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作家。《伶官传序》就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文,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史实,总结历史教训,讽谏当时的北宋统治者,指出,封建王朝的兴亡,不在“天命”,主要在于“人事”,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他的作品主要有《新五代史》。与宋祁合写《新唐书》等。
三、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解释词句。
(出示投影)
(1)辨析本文中的词类活用(学生解答,教师补充更正)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明确:“原”,名词用作动词,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