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小题,约5850字。
2008年平阳新纪元学校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08.09.26
1.全卷满分150分(含书写分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填上姓名、试场号,不要遗漏。
3.全卷由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组成。答题时,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文知识积累和运用(32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自然是地球给人类的最好的kuì( ▲ )赠。这里有新奇美妙的动物,有千姿百态的植物,给人许多启dí( ▲ ),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yě( ▲ )人们的情操,让人心旷神怡,对人的健康也大有bì( ▲ )益。
2.根据下面语境,为空格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4分)
生活是蜿蜒在山中的小径,坎坷不平,沟崖在侧。摔倒了,要哭就哭吧,怕什么,不必
装模作样!这是直率,不是___▲___,因为哭一场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___▲__。
山花烂漫,景色宜人,如果陶醉了,想笑就笑吧,不必故作矜持!这是直率,不是__▲___,
因为笑一次并不影响赶路,反而能增添一份__▲___。
A.骄傲 B.细心 C.信心 D.软弱
3、按课文填空(10分)
(1)诗词绘景。刘方平的“更深月色半人家, ▲ ”是春天月夜的静谧,王维的“ ▲ ,长河落日圆”是边塞的壮美。
(2)诗词传情。白居易的《观刈麦》“足蒸暑土气, ▲ ”表达对劳动人民深切同情;李清照的“ ▲ ,载不动许多愁 ”抒写出多情女子深深的愁情。 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的“ ▲ , ▲ ”写出了将士们思念家乡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3)诗词寓理。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 ▲ ”告诉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朱熹的“ ▲ ,为有源头活水来”则告诉我们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写作就能灵活自如。
(4)在日常人际交往中,假如你置身于这样的场合,你将会想起哪两句古诗文名句。
在参加初三同学告别会时: ▲ , ▲ 。
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4分)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说说你的理解。 ▲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5、读书感悟与语文活动(10分)
(1)经典课文感悟:
根据你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如一道道精神的佳肴,让人灵魂震撼、心灵受到洗涤。父亲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子亲情;罗布泊——仙湖的消逝让我们充满对生态悲剧的忧患;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