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49张,另有简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教学目标】
  1、 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成因。
  2、 掌握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 增强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
  认识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成因,体会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由同学们很少有到过沙漠情景导入新课。
  2、作者介绍。
  3、出示目标。
  二、感受沙漠:
  1、幻灯片显示多张沙漠图片,学生通过图像了解感受沙漠。
  2、学生谈看了图片后对沙漠的感受。
  三、整体感知,问题探究:
  (一)幻灯出示问题:
  用圈点勾画法速读课文,解决如下思考题
  1、古代到过沙漠的人对沙漠有什么感受?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2、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这些奇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二)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边用圈点勾画法探究问题。
  (三)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内交流所探究的问题。
  奇怪现象 形成的原因
  “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
  “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了 ……  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 …… 又叫做海市蜃楼。”
  “鸣  沙”    “据一些专家的意见……沙粒移动摩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四) 学生欣赏“海市蜃楼”和“鸣沙”的图片与视频,进一步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及其成因。
  四、说明知识板块学习:
  (一)、说明的方法
  1、学生列出几种常见的说明的方法,幻灯显示;
  2、学生在文中找出运用这几种说明方法的语句,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班级内交流,教师点拨。
  (二)感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1、学生比较并查找出以下语句与文中原句的不同之处:
  a、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见一只野兽。
  b、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也谈不到汽车飞机来支援,当然就十分困苦了。
  c、这一魔鬼的魔术到了19世纪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揭露。
  2、比较探究;
  3、学生在文本中尝试找出如上例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和生动性的句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