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050个字。
海门市树勋初中袁冬梅
课题《人琴俱亡》
教学目标 1.能通顺、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做到句读分明。
2.掌握笃、都、了、径、调、恸、卒等文言词语。
3.把握文意,感受王子猷、王子敬兄弟两人的手足情深。
教学资源 文意浅显,兄弟之情学生也能体会出来,但体会得不一定深刻,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仔细推敲、挖掘。如“径入------取琴”、“弦不调,掷地”等细节,需要联系生活体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多给学生对“不悲”、“不哭”这些看似矛盾的细节一些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引导结合上下语境,感受生发,从而深入地体会手足情深。
预习作业 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分别组词
丧了好调
2.尝试自己读课文后,给下列句子用“/”标出句子内部停顿
①何以都不闻消息②弦既不调③因恸绝良久
3.借助古汉语词典及已有积累,整理下列文言实词的常用义项:
①亡②笃③素④既⑤绝⑥卒
4.思考: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为什么?
5.写下阅读中的困惑。
导学板块
读通读顺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分享《世说新语》中的一个文言小故事《人琴俱亡》------“人亡”“琴也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这个伤心又感人的故事。
二、读通读顺,做到音准句读清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句读正确:
病笃()了不悲()索舆()
奔丧()素好琴()不调()
掷地()恸绝()亦卒()
2.明确句子内部的停顿节奏
因/恸绝良久
何以/都不闻消息
弦/既不调
3.师生一起读,规范节奏、读音
4.个别读,齐读,力求通顺,有节奏
5.提问:通过初步感知课文,你对故事内容有了哪些了解?
设疑激趣,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检查预习作业1、2、3
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指导读出节奏,有利于学生在吟诵中体验、感悟
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感知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