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520字。文化苦旅    废墟
  余秋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把握文章的主旨,能理解废墟丰富的文化内涵。(历史文化价值、悲剧文化价值及现代文化价值)2懂得作者严谨的行文思路,思想结构。3领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4.欣赏和评价散文优美而充满哲理的语言。5.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
  (2)能力目标:1.能够欣赏散文,掌握赏读散文的基本方法:整体感知-理清文脉-品味语言-把握主旨。2.能查阅、筛选所需材料。
  (3)情感目标:正视废墟,正视历史,明确肩上的责任,增强建设美好未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理清作者的思路,进而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2对废墟丰富内涵文化的正确认识。3通过对文章素材的理解,深刻领会散文“神”与“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1.把握文章的主旨。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方法]:以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探究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和深化。
  [学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1欣赏、朗读课文,为生字、生词正音。2、梳理文章思路,思考作者的行文脉络。3、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4、搜集文中所涉及的相关废墟图片并思考如何正确对待废墟。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1.了解作者余秋雨及文章写作的背景。2.初步感知文本,速读课文,把握文章抒情的基调。3.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废墟的历史文化价值。
  教学过程
  [导入语]:  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中央电视台的青年歌手大奖赛,我想很多同学应该很喜欢也很关注,之前不久结束的08年的青歌赛也应该给大家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声音。那今天我们要上的这篇课文呢,它的作者就是连续几届担任央视青歌赛的评委余秋雨,相信很多同学在电视上看到了他的风采,也应该有很多同学读过他的作品,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领略他深厚的文化内涵。今天我们上的这篇课文叫《废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我先给大家看几幅图片。。。。。。。
  接下来我想请同学们用几个词语来简单得描述下你们自己诠释的废墟。
  。。。。。。。
  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对废墟的看法,现在就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余秋雨的《废墟》,看看他是以一种怎样的眼光看待过去留下的种种痕迹。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余秋雨。
  余秋雨:(1946~ )当代文艺理论家,散文作家。浙江余姚人。在家乡读完小学后到上海读中学和大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出版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等。90年代后开始“文化大散文”创作,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韵味。作品集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关于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是因为当时在国内,有人提出了修复圆明园废墟的建议,主张保留废墟者有之,主张修缮者有之,主张重建者也有之。一时间,沸沸扬扬,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议。参议者各持理由,莫衷一是。为此,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算是对争议的一孔之见。
  [快速阅读全文](五分钟)(在阅读同时注意对照注解里的词语)[字词梳理]
  [梳理课文,了解文章结构,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
  [板书设计] 总---诅咒废墟,寄情废墟
  分---历史文化价值  悲剧文化价值  现代文化价值
  小结-中国真正的腾飞
  第一部分:总写“寄情废墟”:“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
  这种感情是否矛盾?为什么:我“诅咒废墟”(为什么)因为:因为人为的破坏和各种灾害使“昔日的光荣成了嘲弄”,因为“废墟吞没了我的企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